中国经济时评: 渲染“破7”很可憎

作者:钮文新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日期:2017年3月28日

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报道经常会出现极具煽动性的新闻标题,这十分有害。比如,有媒体以“居民购汇冲动达到顶峰”为题,实际说的是“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

汇率问题是国家利益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情绪”。境外势力要完成对人民币的攻击必然会利用公众情绪,而影响公众情绪一定是通过媒体来达到的。因此,这必须引起重视。

去年年底,一条传言在市场上流传,“201711日开始,中国老百姓每年可以兑换5万美元的经常项目额度将被削减或改变”。我们严正指出这种传言可能带来的危害。元旦期间,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外汇管理新规”,但并未发现居民经常项目下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有什么变化,从而证实此前的传闻是谣言。试想,如果老百姓认为人民币兑美元还会贬值,那是不是希望多换一些美元?如果老百姓“恐慌性换汇”,结果是什么?是不是大量消耗中国的外汇储备?

中国企业和老百姓有103万亿人民币的储蓄存款,如果这些资金去大规模消耗仅相当于21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那会是什么结果?毫无疑问,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便会为发起人民币贬值攻击的“国际金融巨头”铺平道路。

对于中国这样的弱势货币国家,外汇储备不只是日常对外贸易结算的“外汇资金池”,更是中国经济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中国媒体的不当报道对老百姓信心侵蚀始终存在,而境外媒体就更不用说了。这个“量变”如果不注意,发生“质变”就晚了。

20161228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汇率在6.95006.9666区间平稳运行。但却有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整数位心理关口”。此事由彭博社的一条简短报道而来,全球多家媒体援引这个数据发布报道。12282348分,中国中央银行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澄清信息”。

彭博社、谷歌、XE这都是全球顶级的财经新闻媒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实际上,围绕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近出现了大量“舆论陷阱”。这类舆论都隐藏了诱发市场恐慌的元素。比如,把“人民币兑美元6.8底线”和“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底线”摆放在一起就是“陷阱”。原因是,如果中国政府坚守6.8底线,那势必需要大量抛售外汇而使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保;如果中国政府不抛外汇而坚守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势必跌破6.8。由此可见,这是个二者必居其一的“两头堵”陷阱,所以不管是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还是中国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或许都会引发市场恐慌。

实际上,我们需要弱化“破7”的问题。人民币汇率6.97.1对于那些“不到境外消费”的、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这个时候,拼命去渲染“破7”显得面目可憎。弱势货币国家对抗金融攻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唤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当年韩国人把自有的黄金捐献给国家的壮举,不仅让人感动,更是韩国之后经济恢复的重要动力。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