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0年,再到2012年,QE(量化宽松)转眼已走到了第三轮。然而,天下哪有不散的“流动性盛宴”?
美国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今日(10月30日)凌晨2点公布10月利率决议,宣布从11月开始正式结束QE(及停止每月购债),并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措辞。利率决议一经公布,美元指数急剧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原油、黄金下跌,标普500指数先迅速下跌,后小幅反弹。
从此次声明显示,委员会的措辞无论在就业、通胀还是整体经济形势方面都较为积极乐观。可见美联储对于QE3两年来的成效较为满意。
委员会认为,经济前景和劳动力市场的风险已经近乎平衡,尽管通胀近期可能受油价和其他因素影响而走低,但委员会判断通胀持续低于2%这一目标的可能性或已消失。
委员会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评价是此次会议的一大焦点。委员会指出,自QE3以来,劳动力市场已经取得“很大”改善,一系列就业市场指标显示,就业市场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况正在逐步消除,当前国内经济拥有足够潜力在价格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
此外,另一大关注点便是委员会对加息时点的措辞。为了安抚市场对结束QE可能出现的躁动,美联储也维持了“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措辞。不过,如果充分就业和通胀目标的进展好于预期,加息可能早于预期出现。当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首次加息时点或为2015年中期。
本次委员会投票结果为9比1,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柯薛拉柯塔(Narayana Kocherlakota)投反对票,他认为通胀前景疲软,美联储应继续购债。
花旗集团表示,美联储10月决议声明更加乐观和鹰派,实际上并未谈及美国所面临的整体风险,这意味着FOMC加息预期较先前沟通并未被推迟。此外,此前出于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美联储部分官员和各界对于QE4的议论可能将受到抑制。
尽管QE结束了,但有一个问题可能将“流芳百世”——QE究竟是不是正确之举?
当前,全球潜在增速放缓,有观点质疑——如果这一态势在危机前后就已出现、只是现在才得以发现,那么QE则是名副其实的“救世主”。但如果产出缺口没那么大,这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几轮QE政策其实是不需要的,尤其是后面两次,弊大于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肯定了QE的刺激作用。“危机以后,潜在经济增速在整体下降,但由于这一下降源自总供给的变化(存在滞后),因此在危机刚爆发之际,我们难以判别究竟是潜在能力下跌,还是瞬息的总需求减少所引起的放缓。”朱民认为,危机之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的确对总需求起到了刺激作用,使得整个增长曲线略有回升,并对美国的周边国家产生正面溢出效应,但是随后的欧债危机又严重打击了全球信心和总供给,使曲线再次波动。最终将几次波动加总后,IMF得出潜在增长水平是下降的。
“QE行之有效(QE makes a lot of sense)。美国解决了资本市场的脆弱性,尤其是美国的银行业复苏势头大大赶超欧洲。如果没有QE,复苏将会更加缓慢,但2015年的主题是,我们还能做什么?”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彼得?亨利(Peter Henry)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的确,在后QE时代,美国还能做什么来继续提振尚未复苏完全的经济?“唯一可以解决美国根本问题和不平等的只有教育、技术创新和结构性改革,而不是QE。此外,我们需要降低利率维持一段时间,为改革提供空间。” 彼得?亨利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加息进程会非常缓慢,因为美国的增速实际仍较低,仅2.1%,而潜在增速为2.8%,当增速低于潜在预期,失业率会上升,而当前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因为是劳动参与率低。今后随着劳动参与率有所提升,失业率持续下降的趋势或将逆转。因此,2015加息幅度不会很大。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即货币当局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收窄短长期债券利差,抬高债券价格。
第一轮QE也为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挣得了“直升机本”(Helicopter Ben)的绰号。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后,伯南克决心开动印钞机,驱使美元滚滚流入市场,这就如同伯南克坐在直升机上漫天撒钱。2008年的QE1旨在铲除美国经济危机恶果:由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面临困境。 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以挽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
2010年4月的QE2旨在优化美国经济结构:当时美国一系列促就业、兴楼市、振出口等措施未见显著成效,且赤字高企、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才尽”。 QE2启动后,国债收益率下降的预期升温,促使很多投资者进入股市,通过股市增加美国人的财富,以促进消费。
2012年9月的QE3也在就业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失色的背景下正式启动,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随着扭转操作到期,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又扩大购债规模,宣布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
尽管今天QE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QE遗留给美联储的4万多亿美元资产今后可能依然会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在结束第三轮QE后,该行计划将其资产负债表保持在创纪录的4.48万亿美元规模。
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在上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会将资产负债表规模恢复至历史水平可能要到十年。” 她指出,是否将持有债券再投资取决于金融条件和经济前景。此举也意味着市场流动性不会出现大幅逆转,借贷成本或可维持低位,且通胀数据亦可更为接近目标,这也在中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为美国经济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