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5日,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于厦门举行,金砖国家合作也将进入第二个“十年”。
就金砖国家合作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于2017年5月及8月底两次专访格里高理反镂ご镂娣托罗拉亚(ГеоргийТолорая)。托罗拉亚目前为俄罗斯总统府金砖委员会主任,曾担任俄罗斯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俄罗斯驻朝鲜与韩国公使。
南方周末:建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初衷是什么?
托罗拉亚:金砖国家合作的核心议题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国际秩序,给予发展中国家说话的权利与相匹配的国际地位,使得国际事件更加公正并且可预测。
在国际政治中,各个国家由于利益诉求的差异,意见很难协调一致。打个比方,作为稀有金属的出口国,俄罗斯和巴西都希望提升贸易价格,而中国作为该类产品的进口国则希望价格下降。但是在金砖体系之下,通过会谈问题能够集中得到解决,比以往“一对一”的国家间对谈模式效果要好。
同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帮助各国增进相互的了解。俄罗斯原先与中国、印度有一些对话基础,但对巴西、南非的了解很少。而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五国能够加深相互了解。
此前由于乌克兰问题,俄罗斯面临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退出G8组织后,希望在G20的全球政府治理框架内寻求帮助俄罗斯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但可惜的是,G20大多的议题仍由西方主导。
南方周末: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其他国际组织有什么根本性差异?
托罗拉亚:金砖是由五个发展中国家组成,首先不涉及军事,并且在经济问题上是以协商、融通为主,是具有创新性的。
服务发展中国家是金砖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冷战后世界格局中自然形成的一股力量。这样使得类似南北合作、南南合作这样原先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议题可以得到具体的执行。
目前,欧盟暂时无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点,而北约仍以俄罗斯为冷战后的“假想敌”。金砖组织发展以后,可以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来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永续动力。
南方周末:在金砖峰会中,成员国的诉求如何进行协商表达?
托罗拉亚:由于北约是以美国为主导,在采取行动时都容易协调。而欧盟主要以德法为主导,少数国家承担了大部分责任,各个国家对这样的安排也形成了怠惰心理。但是在金砖里,各成员国更为平等,这在客观上会导致更难形成一致的意见。
譬如金砖会议上交流语言就没有主次之分,不像北约和欧盟都以英语为主,金砖五国在会议现场的翻译都以各自的语言进行,五种语言在解释上会因文化差异出现理解上的差别,而在最终签署的协议以哪一种语言为主导比较能够贴切表达?这就成为一种挑战。
再比如,在金砖银行总部地点的设立问题上就曾经有过讨论。由于当年金砖银行设立的议题是在印度峰会上提出,所以印度建议该行总部应设立在印度,同时巴西、南非也提出相同的建议。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也表达过强烈意愿。但从结果来看,即使设立在俄罗斯,金砖银行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发挥自己的功能,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最终各国经过复杂协商后有了妥协,将金砖银行的总部设立在上海。而中国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让其他成员国认为金砖银行仅仅只是中国的一个“项目”,并区别金砖银行与亚投行的角色。
在金砖内部,成员之间更多是以协商的方式达成意见的统一,成员国都能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我们也会尊重轮值主席国的意见。
南方周末:经济发展一直是金砖国家合作的主要话题,目前在这一块做得怎样?
托罗拉亚: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有所成就,譬如在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方面,我们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NDB,简称金砖银行),这对国际间贸易有很大的帮助。
在以往的国际贸易中,如果一家俄罗斯的企业想要与中国或者巴西进行贸易,它需要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相关欧美银行获得信用背书。未来,通过金砖银行就能帮助展开国与国间大宗贸易,并且在收取一定服务费的基础上,为今后成员国间进一步展开中小企业贸易打下基础,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在贸易结算货币的问题上,也有声音认为金砖应该拥有自己的共同货币,譬如俄罗斯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时候,使用的是人民币,而印度使用的是卢比,这就增加了交易和结算的不便。未来随着贸易量增加,我们不排除发展金砖专用贸易货币的可能性,但是这种货币并不进入国家实体经济中,因此与欧盟的欧元有本质区别,只是为了方便金砖国家间贸易而存在。
南方周末:目前一些成员国(如巴西、南非)在经济上出现了一定问题,这是否会影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未来发展?
托罗拉亚:巴西确实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南非同样面临着政治问题,因此国家同样不稳定。但我相信这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而且不会影响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设立的初衷。
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并不会影响到对金砖事务的参与程度,不过这就涉及了金砖国家的扩容问题。
巴西和南非都一直在考虑成员国扩容,因为他们都想在各自的大陆上对其他国家施加更多的影响力。像在非洲,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到金砖会议与成员国领导进行会面,表示想要积极参与到金砖组织中。巴西同样如此。
俄罗斯则希望将一些上合组织内经济问题讨论的结果带入到金砖国家的会议中,为未来中亚国家加入金砖打下基础。
这个问题已经在金砖会议中被讨论过很多次了,之前成员国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相关机制,把金砖做得更“稳健”,然后再考虑接受新成员的问题。
南方周末:新成员的标准是什么?
托罗拉亚:我曾经走访过印度尼西亚,和当地的外交人员谈论这一事件,他们也对成为金砖成员表示出很大兴趣。他们问我要如何成为观察国,由观察国成为正式成员的机制是什么。可是我们刚刚才将南非吸收为第五个正式成员国,所以目前这一机制还没有太多成形的条件。
有一些国家表达了他们加入的意愿,像墨西哥、阿根廷、埃及、尼日利亚等。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对金砖成员这一名称而言“太年轻”。
我几年前就曾经向金砖委员会建议,我们可以在金砖内设立“对话国”和“观察国”的位置,就像上合组织和东盟那样。这种参与系统的设立可以增加金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让这些国家拥有参与金砖事务的经验,为将来成为成员做准备。
南方周末:哪些国家在目前的名单中?
托罗拉亚:我感到很高兴的是,目前中国已经提出建议,我们称之为“金砖+”(Brics Plus)计划。我并不知道最终名单,但是我个人预计,很有可能是亚洲国家中的某一个,它将成为第六个永久性的金砖成员国。
我个人认为,印度尼西亚或者土耳其有可能在下一个五年内成为金砖准成员国。
印尼是一个亚洲穆斯林国家,将穆斯林文化纳入金砖体系中,能够使金砖组织更具包容性。而且印尼拥有很大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符合金砖的条件。土耳其的情况更复杂一些,但是也有可能。
而像埃及、墨西哥等年轻国家,他们可以成为“金砖++”(Brics Plus Plus),这也就是我刚才谈到的观察员国家。我建议这类国家不宜太多,三到六个足矣。目前符合这一成员条件的国家是15到20个。等到这些国家相对成熟后,不排除进一步将这些国家升级为“金砖+”的可能。
不过当前立即就直接扩大成员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要在五个国家间达成意见一致本就是很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