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威海市游艇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房恒志 李伟  来源: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日期:2018年11月12日

游艇产业对冶金、机械、电子、轻工、化工等50多个产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发展游艇产业,对培育威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威海市共有游艇制造企业3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8家,建有游艇研发设计中心一家,省级游艇交易平台一家,是中国游艇出口最大的生产基地。2017年,威海市游艇制造业实现产值约8亿元,出口额3.1亿元,同比增长16.8%。充气艇等年产值约4亿多元,主要产品为充气艇、铝合金艇、充气冲浪板等。生产玻璃钢船艇为主的有6家,主要产品为游艇、钓鱼艇、公务艇、帆船等,年产值超过2亿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玻璃钢船艇生产基地。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玻璃钢船生产厂之一,所生产的18英尺休闲帆船在上海国际游艇展上被评为“最佳国产船型”, 44英尺、53英尺帆船在世界帆船竞赛中获得两项冠军,115英尺游艇是目前国产最大的复合材料豪华游艇。山东国际游艇展示交易中心集设计、研发、展示销售于一体,建立的《中国游艇产业网》,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

(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是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拥有山东省玻璃钢船艇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在国内复合材料造船界首次自主创新应用真空树脂导入成型技术成功建造了34.46m海监执法艇,自主研发的三体消波船艇、深V型船艇等多项产品经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复合材料船艇无模成型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金奖。威海弘阳游艇有限公司具备36英尺以下普通玻璃钢游艇和橡皮艇研发设计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工程学院、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船舶复合材料工艺研究中心,山东省船舶技术研究院、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山东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及威海创新园水上休闲用品设计中心的建立,为威海市游艇制造业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                             

(三)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海域和岸线资源优势。威海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海岸多为港湾式海岸,海景优美,建港条件优越,海岸沿线散落着100多个大小岛屿和30多个优良海湾,为游艇游提供了广阔海域及众多停泊地。二是日趋成熟的潜在市场条件。威海市是联合国确认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是中国北方和日本、韩国商务人士、高收入阶层休闲的首选地。游艇(帆船、海钓)租赁,游艇婚礼,以游艇为载体的商务活动、聚会、比赛等游艇消费必将成为全市新的消费亮点。三是政策推动逐步加快。20158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要求,在各方面给予游艇产业发展便利和优惠条件,2017年全国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游艇休闲旅游路线网络,培育形成游艇大众消费市场。

尽管威海市游艇制造业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面临世界游艇制造发达国家技术及市场垄断等诸多挑战,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在全市30左右家游艇制造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8家,只有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等部分企业能够生产玻璃钢游艇,其余企业主要产品为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均较低的橡皮艇,没有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二是技术人才匮乏。目前,全市各方面游艇人才非常缺乏,尤其是缺乏专业的游艇设计人才。同时,在游艇接单、推销、出口等方面的人才也十分匮乏。三是配套相对滞后。目前,威海市除能生产部分舾装件和小五金件外,主机、螺旋桨、舵机、空调、操控系统等艇用设备和用品主要依靠进口。

二、发展重点

(一)培育一批游艇制造优势企业。

1.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加快与渤海轮渡公司、中国船级社、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豪华邮轮及豪华客滚船的研发与生产。

2.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游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年产玻璃钢钓渔船、豪华动力艇、帆船100艘的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3.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加快实施先进复合材料船艇生产线项目。力争到2025年,形成年产各种玻璃钢远洋渔船、科考船、中高档游艇200艘的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4.威海海飞游艇有限公司。巩固和扩大充气游艇产量全国领先的优势,集中科研力量,重点进行铝合金快艇的研发工作。力争到2025年,充气游艇、铝合金艇的生产能力达到5万艘,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二)打造一条游艇配套产业链。

1.巩固壮大一批。鼓励已有一定基础的游艇配套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市场份额。推进威海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水下机器人、消防机器人项目,在现有产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逐步抢占国际市场;推进荣成市泓远化工有限公司的船用保护漆项目,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

2.转化延伸一批。引导现有的船舶配套企业积极研发生产针对游艇配套的新产品,适时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满足游艇产业配套发展需要。重点推进克莱特菲尔风机有限公司的船用风机、华力电机集团的船用电机、光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玻璃纤维、福瑞德冷冻空调有限公司的冷冻空调等项目产品向游艇动力设备、游艇配套原材料、游艇舾装件等领域转化延伸。

3.引进开发一批。通过内引外联,争取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游艇配件制造技术和知名生产厂商,有针对性地发展喷水推进器、通讯导航系统、船载卫星电视、环保设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游艇配套产品,进一步做粗拉长配套产业链条。

(三)建设一批游艇创新研发平台。充分发挥骨干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游艇制造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公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实现游艇设计、研发、制造的自主化。重点依托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的省级技术中心,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的省级玻璃钢船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玻璃钢船型设计、船体材料及结构铺层设计、船艇无模成型技术研究;依托山东省船舶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船舶复合材料工艺研究中心,围绕快速船艇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数字化船艇建造与管理技术、船艇通讯与导航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威海独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支撑平台。

(四)建设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设立邮轮母港或者邮轮挂靠港,以成熟消费市场促进游艇产业发展发展海上旅游产业。依托沿海地源优势和游艇制造业的生产优势,加快位于高区小石岛的威海西港国际游艇俱乐部、金海国际游艇俱乐部、齐东帆船游艇俱乐部等一批海上游艇俱乐部和游艇停泊码头的建设,适时建设一批离岸立体游艇库,形成研产销用一体化的现代化游艇业基地。

(五)培育专业展会和四季展示中心。利用产业区域优势,依托山东国际游艇展示交易中心和威海市游艇行业协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培育国际知名的展会活动,并利用山东国际游艇展示交易中心打造高层次的游艇展示交易平台,打开威海游艇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通道,营造威海城市新名片,扩大威海游艇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六)培育一批水上运动比赛项目。支持威海市游艇行业协会继续举办各类游艇邀请赛,逐步扩大活动内容,整合各种资源,争取把威海桨板、帆船、游泳、垂钓等比赛项目到一个平台上运作,逐步把水上运动比赛项目打造成一个旅游节日,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三、政策措施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做优做强。优先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市级专项资金等向重点企业倾斜。抢抓国际游艇业加速转移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游艇制造业向威海转移,引导重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联合,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战略性重组。鼓励配套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及认证,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提高配套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外知名研发设计机构及高等院校的科技交流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研发设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展机制。

(三)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按照“瞄准高端、招大引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势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和高端人才来威海合作发展游艇制造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投资办厂或参与游艇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各类企业以授让商标权、专利权、合作开发、合作生产等形式进行生产领域的联合,以资产重组、股权与经营权的转让等形式进行资本领域的融合。加大与国际游艇行业发达国家、地区的交流与互访,大力推动中韩游艇产业对接。

(四)加强组织领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威海市游艇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由经信、发改、交通、海事、海洋渔业、旅游、体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游艇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加快发展合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游艇基地营运涉及的游艇检验、登记、游艇俱乐部资格审验、游艇技术培训、游艇停泊、仓储区域管理、游艇航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