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必然联系

作者:刘际宁  来源:  日期:2019年5月21日

世界经济体发展历史表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回顾美国经济近百年成长史,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除了美国GDP 排世界第一,美国资本市场同样也是世界第一,左右着国际金融,进而影响国际经济,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从1989年开始,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差距拉大,从金融方面而言,是资本市场的差距导致的。众所周知,尽管美国遭遇了数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美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是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的中心,所谓“美国华尔街一打喷嚏,世界经济就感冒”,正是美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真实写照。

中国GDP 已然成为世界第二,而中国资本市场却极端落后。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既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健全多层次中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因此,中国必须健全资本市场,培育起与GDP相称的资本市场,才能够拥有真正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1. 健全资本市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并不在于发达国家投资率更高,而在于发达国家有更高的资本配置效率。美欧国家资本市场发达,资本市场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资金利用率高,因而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远远强于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极度落后。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中国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尽管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都高于发达国家,但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储蓄未能完全转化为投资,资金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要素被闲置浪费,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健全资本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股票置换、控股收购等交易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张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资产重组和资本集中,实现了资本在不同经济部门的优化配置,带动了劳动力、技术和自然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效率。强大的资本市场可以将闲置的社会资源适度地转化为资本并配置于最具效益的行业和企业,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直接提升一个国家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2. 健全资本市场有利于争夺国际贸易定价权。

从表面来看,国际贸易产品的价格是由国际贸易市场决定,现货市场供求决定了价格。但是实际上,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市场决定的: 当一国要在国际上大量购买某类产品(如铁矿石、石油等)时,国际卖家就依托本国强大的资本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拉升此类产品的价格,购买国就只能以高价购买;当一国要在国际上出售某类产品时,国际买家也可以依托本国强大的资本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打压此类产品的价格,卖方就只能以低价出售。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根本无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定价权的竞争,中国企业只能成为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为了争得进出口产品的定价权,中国需要培育完善的资本市场。

3. 健全资本市场有利于扩大社会直接融资,缓解企业融资难。

资本市场投资效应,是通过证券市场这个直接融资市场,发行企业有价证券取得生产或流通所需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转化为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净值增加,减轻了企业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拓展了银行贷款渠道。企业贷款增加,投资增加,带动实体经济增长。在资本市场发展时,企业和居民的信贷可获得性强,融资需求上升,消费和投资增加,实体经济随之扩张。

资本市场发展能提高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资本形成。通过资本市场的资产证券化,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以直接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低成本地将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投资。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4.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增加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其财富效应会刺激消费需求较快增长。资本市场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各类企业的发展又带动居民收入增加和社会消费持续增加,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后,财富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愿和实际支出增加,对实体经济的需求增加,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整体经济增长加速。资本市场发展,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张,各种类型的从事资本市场的经营机构大幅度地增加,创造了更多的新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的人员就业,收入增加,促进消费扩张,实体经济增长。

5.资本市场的信用效应和心理效应促进投资与消费。

资本市场的信用效应是指证券市场价格变化对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产生巨大的影响。当证券市场价格上升时,银行所持有的证券资产价值上升,银行愿意扩大信贷规模。同时,企业和居民所持证券资产价值上升,银行愿意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心理效应是指证券资产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信心变化又会影响投资和消费。资本市场发展,人们对未来的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居民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企业会增加投资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最终推动实体经济增长。

6. 健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缓解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的供给较大幅度地超过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社会流通领域对货币的需求量,也能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在控制货币供给的同时,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过剩的流动性向资本市场分流,必然增加社会货币需求,缩小货币供求差距,缓解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资本市场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也能增强了居民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发展资本市场,为社会过剩的流动性和居民日益增长的收入提供更多的、合法的投资渠道,让居民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取得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中产阶层,在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居民应对通胀风险的能力。

7.健全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这是近几十年全球科技创新一个突出的特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的步伐更快,涉及领域更广。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发行上市,为大众创业、科技创新提供一个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2009 年开始的创业板上市创造了无数佳话,我国股权投资基金亦蓬勃发展,成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 投资、并购融资等主要的股权投资主体,实现了资金、管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保证基金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实体企业作为出资人参与,可以利用结余资金、获得投资收益,也可以占领行业前沿,为自身的发展培养潜在增长点和优质项目。实体企业作为投资基金的被投资人,则可以获得亟需的股权融资,整合行业资源。

可见,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资本市场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通过多种方式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自身发展。健全中国资本市场无疑是促进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也必将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相映相辉、发展壮大。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