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档案工作水平 构建服务民生新平台

作者:孙殿辉  来源:  日期:2019年5月21日

    近年来民生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关注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部门如何主动融入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如何自觉服务民生,这是摆在全体档案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一、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为民生服务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利用民生档案,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档案部门提供的大量民生档案,成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把好事办实的重要信息保障。如:中央出台了扶助弱势群体的一系列政策后,各地在落实和执行中,有关部门为提高城市低保而查阅了贫困户档案,为减免贫困生学杂费而查阅了贫困生档案,为安置特殊困难职工就业而查阅了失业登记档案等。通过查阅档案使相关部门摸清了情况,确保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得到具体落实,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二是利用民生档案,维护了公民权益。许多公民通过利用档案,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如:我县机械厂下岗职工段辉出售自己的房子,在办理住房过户手续时,不慎丢失房产证,因而无法过户,后在县档案馆查到自己的房产档案凭证,顺利办理了过户手续。

    三是利用民生档案,维护了社会稳定。各级档案部门提供民生档案作为凭证,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和纠纷,平息了不少上访、打官司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我县城中村部分村民对县政府棚户区拆迁丈量的宅基地面积有异议,阻扰拆迁工作开展,村干部多次劝阻无效后,想到了查档案,在原始的宅基地丈量面积清单和分配清单面前心服口服,化解了矛盾,推进了拆迁进程。

因此,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推进服务民生,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不断丰富新形势下民生档案新内涵

    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发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结合档案工作,民生领域的档案涉及哪些内容、涵盖哪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着力探索、全面理解。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申诉个人利益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国企转制档案。包括国企转制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以及群众看病、就诊、医保、医患处理、病案防保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公共服务档案。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上述领域及内容虽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民生档案的全部内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条主线,那就是民生档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

    三、以创新为抓手打造民生档案的新亮点

    民生档案既然涉及如此多领域,涵盖如此多内容,影响如此之重大,这就要求全体档案工作者要超前思考、努力探索,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顺应形势潮流、满足社会需求、让广大公众满意的路子来。近年来,档案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作为突破口,围绕民生档案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当前,档案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转变观念,塑造档案服务民生新形象。以群众需要为导向,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搭建民生档案服务平台,突出为民、亲民、便民、惠民的主题。转变单一的档案资源建设观念,建设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档案结构体系。围绕服务民生,调整馆藏建设思路,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开文件和专门档案、部分基层单位档案。注重接收群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就医、就学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转变单纯强调业务观念。围绕服务民生需要开展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建立企业破产档案、城市拆迁档案、公证档案、公民出生档案、知青档案、涉外婚姻档案等专门数据库,编制医疗改革、消费者权益维护、残疾人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等民生档案专题目录。转变传统档案利用服务观念,努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加贴近群众的民生档案服务品牌。以“架文档之桥,连百姓之心”为服务理念,建立县、镇(街道)级文档服务中心。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网上查阅、函电代查、利用辅导以及热线服务等人性化服务,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援助服务,开展网络政策咨询服务。

    抓住源头,打造民生档案管理新格局。民生档案是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等涉民单位从事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产物,专门档案是其构成主体。针对民生档案的特点,我们要从源头上抓起,建立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机制,推进民生档案工作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民生档案专题调研,掌握民生档案的基本情况。加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房产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院、学校等单位的交流合作,理清民生档案家底,规范民生档案管理,总结服务群众的经验,制定推进工作的措施,出台相关的制度规范,培养民生档案工作典型,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让百姓吃上“定心丸”。

抓好基层,建立基层民生档案服务新机制。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深入基层,从基层单位实际出发,坚持走调查研究之路,通过摸情况、订规划、搞试点、出政策、抓重点,以实现稳步推进。同时,围绕民情、民需、民意,积极开展档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探索民生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基层民生档案服务新机制,组织和发动基层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到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来,推动基层民生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做好民生档案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档案工作服务民生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为档案工作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构造了一个新的舞台,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鱼台县民政局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