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是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层面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期,企业需要参与产业集群、加速创新以获得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产业需要在地理上集中,以集群式发展。全球性的大企业,可以在某一段时期、某一些地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想要取得并保持某一领域的全球性竞争优势,更需要的是那些在扎根于国土之上的中小企业集群来发挥作用。本文将分析产业集群对于形成竞争优势、提升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作用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产业集群有着不尽相同的定义:亚当?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line-height:28px;font-size:14px;">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以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为目的而结成的群体。韦伯在产业集群的定义中引入集聚因素,强调集群是企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集聚体。德瑞奇和特克拉认为产业集群是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认为产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迈克尔?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line-height:28px;font-size:14px;">波特以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他给出了垂直企业集群与水平企业集群的定义:垂直的企业集群是通过买卖关系来联结的众多企业所形成的企业集群,水平的企业集群是由包括共享终端产品市场、使用共同技术、技巧及相似的自然资源的企业所组成的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作用
综上概念所述并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产业集群在我国体现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首先,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进一步加深区域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其次,还有很多相应的研发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促进区域的创新。再者,由于集群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业,新企业在此发展,可以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获得更丰富的市场信息及人才支持,降低市场风险。这些都可以扩大区域产业的规模,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和加强集聚效应。
2、 产业集群的关联效应。区域核心产业的集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这些关联产业发展,进而在一个地方形成从原料供应、元件配套、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这种效应就像块根作物一样,通过分化、膨胀和生长,产生加倍的经济效益。
3、产业集群的扩散效应。随着主导产业的延伸和关联产业的出现,众多企业的联合需求将促成专业化市场的出现和辅助性服务行业的形成,特定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人口将大规模增长,这必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城镇化的推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竞争优势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1、首要条件即是产业内资本的迅速集中、劳动力及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产业内的资本必须能在某一区域内较快的集中,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合。缺乏产业内资本的支持,产业的发展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而如果劳动力及产业技术无法充分自由地流动,则产业内就无法形成大量的企业群,产业集群集聚也就无从谈起。只有这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集聚。
2、存在充分的市场需求。要实现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集聚,就要求必须存在充分的市场需求,即有市场能充分接纳在产业集群区生产的大量产品。
3、价值链(或者产业链)与技术传递链的整合。与以资产联系为主的大企业集团模式不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生成主要依赖于产业的价值链联系。一个企业往往在价值链上的某个阶段或环节具有竞争优势,而不可能在各个阶段都具有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既在保留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能力基础上,把一些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环节转包出去,又需要同与自己的生产活动相互关联的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通过产业的价值链联系和企业间的技术传递链的整合,从而实现了企业间关系的高度合作与协同。
4、一个专业产业集群的形成除了要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需要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公共信息、对外宣传和政策扶持等等,只有存在这种产业集群区域当地的制度支持,才可能使大量企业愿意且能够快速的集聚在区域中,形成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与传统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相比,在形成竞争优势、提升竞争能力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能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产业集群出现后,为寻求最大生产效益,其他领域的经济资源会向着产业集群集中,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一群企业共同投资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时,必然产生外溢效果。外溢的结果必然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能形成互相推动关系。由于产业集群是由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它的连动效应是上下左右、向四处展现的。经过新的谈判筹码、扩散效益及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激烈的竞争气氛往往会由一个产业扩展到另一个产业。同时当产业转入另一个产业时,其研究发展观念的刺激、新战略、新技巧的移植,都会激发这个产业的升级效益。由于信息的流通更顺畅,创新的气氛随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快速地扩散,自然形成产业集群内的关联,因此也带来新的竞争观念和新的机会,于是,新人与新智慧出现新的组合必然也为当地的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当今社会的竞争源自人才的竞争,产业集群可以不断增强地方人才的实力,必然也会对地方竞争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
3、产业集群能帮助产业克服内在惯性与僵化,使竞争保持持久活力并不断促使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地域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会使产业不断进行多元化尝试,信息流通速度加快,新的思考观点不断冒出,而上、下游或相关产业的扩散效益不断产生。产业集群的角色是促使“外行人”跳入产业内发展新形态竞争。由于不断有新加入者的刺激,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促使技术创新,是因为技术创新的内在属性与产业集群的一般特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内各主体的互惠共生性要求与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要求是一致的;产业集群中的协同竞争性要求与技术创新系统中各主体之间彼此“推波助澜”的高要求是彼此一致的;产业集群中的集聚原理与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外部经济效益是一致的。
三、对未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
我国的产业集群都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机制越健全的地方,集群越健康。集群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地理靠近性和部门专业化,以及社会文化同一性的特征,企业间具有一定的信任和积极的自组织,同时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我国集群运行机制是本地多个企业共同构筑价值链,通过弹性专精的分工协作,形成地方生产系统,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以及集体效率,这和发达国家的集群相似。
我国的集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集群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的作用比较特殊,中央政府的简政放权极大的激励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在地方制度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另外,全球华人网络在中国的集群进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港澳台资本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占据近2/3的份额,是早期东南沿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最主要的驱动力量; “本地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张力在中国不同集群的发展中都有着不同体现。
我国集群区别于发达国家集群而又与发展中国家集群相似的特征有二:一是其市场驱动,迅速启动,而不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悠久历史基础上的,例如,中关村紧跟国际市场,营销的品种齐全且方式灵活,库存量小,是中国电子产品市场最重要的晴雨表,由市场推动创新;二是现阶段我国的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而不是创新为基础,即企业在低成本而很少在创新基础上形成生命共同体。
(二)未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关注点
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市场脆弱性、集群内企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如何使我国的产业集群成为提升地方竞争力的强大发展平台,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正确认识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上的作用要视产业性质而定,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于集群化发展。政府在产业集群方面的第一个要做的事就是甄别哪些产业适合于集群化发展;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其次,市场经济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靠市场规律说话。有些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甚至都规定了企业的规模的扩大、产量产值的定额,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甚至有些有唯政绩观之嫌。这样的地方,摆在首位的不是产业集群能否发展起来的问题,而是比这更严重的产业发展质量和产业寿命的问题。
2、发展产业集群,创新是关键。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低层次竞争优势和高层次竞争优势。低层次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成本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型的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等基础上的低价格等。这种以价格竞争力为基础的低层次优势,由于很容易被竞争者效仿,而且过于激烈的价格竞争容易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环境造成破坏性后果,因此不容易持续。高层次竞争优势则以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产品或服务上的差异为核心。它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获得先进技术的能力、与客户保持密切的关系,在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和持续的投资,以及创造更符合客户需求的差异型产品而得到。这是一种集创新能力、品牌信誉和客户网络于一体的综合性竞争优势,因此是比较稳固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也正是基于此,产业集群应当提高以高层次竞争优势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国际著名品牌、创立主导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国际性销售网络,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而要想获得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必须创造自己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优势,把自己融入到更高的国际竞争中去。必须强化创新,走“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循环的复合创新系统进行之路培育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地方的竞争能力。
( 作者单位: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