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一种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然而作为金融市场新涌现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具体操作和实践方面仍有较大的空白。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最佳选择。互联网金融继承了互联网同等开放和高效率的基因共享,与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有着共同的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消费规模扩大带动普惠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服务的重要载体,在促进金融服务的实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使两者结合共生,在相互促进中相辅相成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1、第三方支付扩大了金融服务可得性
目前,互联网金融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此项功能省去了到银行的距离,也使得网上交易成为可能。山东省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大部分是小额业务,而通过互联网涉及到的参与方逐渐占据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交易量。因为互联网金融形成了一个交叉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结构里面,省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间作用,在不同的参与方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脉络体系,极大方便了金融个体和小微金融企业,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一直在增加,但是在2011-2014年发展并不明显,可以说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在2015年增速甚至达到了5倍以上的水平,这正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爆发时期。这一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前几年的经济改革和累积下,经济存量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政策试点范围扩大,互联网巨头和新兴创业公司都开始部署消费金融,更多的小额资金过互联网渠道进入交易和流通。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以后,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增速逐渐下降,尽管交易规模的绝对数仍然是增长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交易规模的基数在扩大,因而导致了即使交易量的绝对数增加的较多但增速却下降现象;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可供开发的领域越来越少,大部分的潜力已逐渐被开垦出来,互联网市场应该继续寻找未涉及的地方。而普惠金融近些年来作为比较新的金融概念,以金融服务的全民性获得人们的认可,两者结合,必定会推动彼此的共同发展。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它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群体,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可达性,可以方便地接触到更合适的客户资源,扩大了来源,从而为资金运营找到源头。
普惠金融所追求的就是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由于我国城市的金融体系基本建设完善,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纷纷密集分布网点和基础设施,金融个体可以便捷地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非金融机构网点等接触到快捷的金融服务。而农村地区由于分散性和金融需求并不是很大,因而存在着金融排斥的现象,即金融机构很少考虑在农村偏远地区设立金融服务设施,所以实现金融普惠重点就是要投入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共同点就在于二者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普惠金融旨在将获得金融服务作为和人的自由一样重要的权利,而互联网金融恰好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实施,二者相辅相成。
山东省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及于全国前列,山东省由于较大的人口基数,网民数量也居全国前列,加之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电子支付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支付方式,因而在互联网金融需求方面有比较可观的市场。而在普惠金融方面,山东省的普惠金融发展也处在朝阳阶段,不同规模的普惠金融组织不断涌现出来。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大约居于省级第三位,经济基础雄厚,金融市场发展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一发展一种金融方向必定会顾此失彼,错失良机。
小额信贷公司是一种新型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区分的一种公司业务模式。 相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审批流程和条件没那么严苛,针对资金有小额需求的客户来说,有很大的优势。我国小额信贷公司数量众多,种类繁多,难以区分利弊。 通过互联网可以扩大小额贷款影响力,接触到更多的需求客户,通过互联网嫁接起两者的桥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客户资料,减少成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服务的智能性,“基层经济”是移动互联网最突出的特点。除了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高度自主参与,移动互联网金融可以专注于传统金融无法比拟的长尾部分。通过“长尾效应”的积累,获得其发展所需的利润。这为在互联网上开展包容性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基础。这为移动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
互联网可以为个人、企业、政府等找到比较合适的金融服务新途径,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实现P2P借贷、企业平台可以宣传和推广多种进入服务、政府也可以更好地规范有关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运行状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的数据管理功能和风险操控来实现的。因此,互联网金融的这种优势可以转化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协调好金融交易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首先对于个人和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需求方来说,通过互联网金融的途径,节省了到专门柜面上处理业务的方式。在互联网端还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包括在线理财、互联网借贷、第三方支付等,减少了时间运用的机会成本,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地途径。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网络办理业务,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通过互联网数据可以快速掌握客户的资金流向、投资习惯等重要的数据,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没有地域的限制,扩大了服务范围,能帮助金融机构找到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提供理财、保险、分期、借贷等多种服务,并通过征信大数据来对客户进行评级分析,防控风险,及时止损。最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为政府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政府部门可以着力互联网建设,通过各方面的建设,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从而带动普惠金融的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对风险的控制,大多数依靠专业人员的计算和实地的调查配合风险模型等,在互联网发展的当今,可以能借助互联网的数据平台,对相关风险进行及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从而减少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大数据分析模式在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后台风险管控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借助用户的互联网数据,包括支付宝、微信和网上银行的资金渠道来评估用户风险等级,通过信息流来分析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因素,提前预防和预知可能的风险,形成较为详细可靠的风险分析报告,以便以后的更多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化依据。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更良好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控制体系,便于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
传统金融行业在推广普惠金融的时候,大多通过在社区和便民点设立较为方便的微型金融机构,作为派出机构,其消费支出和服务成本都是由上一级分支机构来负担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数量,但并不能完全保证收支平衡,确有较多的机构网点长期负运营,造成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点是便利可得性,大多数的服务可以通过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实现,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如果互联网进一步发展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解决授权问题,那大多数的金融机构的个人现金业务可以被取代,这在当今也是一种大趋势。现在做的比较出色的阿里微贷,其审核渠道较为严格,包括网络实时审核、个人身份证明等流程,完全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通过公安后台数据联网,可以实现比人工审核更为严格的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