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山东省海洋食品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问题应予重视

作者:陈高华 李国芹 王宏进 刘际宁  来源:  日期:2019年8月19日

山东海洋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是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和“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着力点,是全省实施动能转换、推动现代海洋“十强”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近期,省工信研究院联合有关部门,对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摸排,一些突出问题应予重视。

一、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山东省海洋食品企业主要分布于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2017年规模以上海洋食品加工企业523家(含水产品冷冻加工、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鱼油提取及制品制造、其他水产品加工),实现主营业收入1862亿元占全国比重34.8%位居全国第一位。实现利润107亿元占全国比重35.4%2018年,海洋食品出口额35.45亿美元,占全国29.83%

(一)产业优势保持领先。山东省海洋食品产业优势产品主要为调理食品、即食海参、海藻食品(海带)、鱼糜制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藻类提取物)等。其中调理食品、海参加工品、海带制品产量居全国之首。

二)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山东省海洋食品骨干企业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重要思想的内涵,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好时机,全面落实《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方海洋、好当家、寻山等一批骨干企业,立足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生态、高效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提升和海洋食品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部分骨干企业积极到南方沿海省份投资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既解决了优质原料供应,又扩大了产能,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东方海洋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率先在国内建成唯一一家大西洋鲑鱼(俗称三文鱼)的工厂化养殖基地,这也是迄今全球最大规模的工厂化大西洋鲑鱼养殖基地。2018年,好当家、靖海等4家企业实施的现代渔业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山东省海洋食品产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技改和研发资金投入增加,新建扩建了一大批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先进的项目,培育发展了一批具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企业,为山东省海洋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调理食品、海参制品、海带制品、藻类提取物、保健食品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保持了国内先进。山东省海洋食品产业注重发挥国家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作用,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及省科技进步奖,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实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2018年末,海洋食品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好当家、京鲁渔业、东方海洋、青岛康大、青岛明月海藻、青岛聚大洋),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8家,9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四)龙头带动作用凸显。山东省海洋食品骨干企业发展快、效益好,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实施产业化经营,打造了以东方海洋、京鲁渔业、好当家、泰祥、寻山、石岛、赤山、海之宝、俚岛海洋科技、青岛康大、青岛佳元、青岛红岛、青岛浩大、山东大洋、青岛明月海藻、青岛聚大洋、山东美佳、山东荣信等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2017年,东方海洋、好当家、泰祥、青岛明月海藻等4家企业列入“山东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名单,14家企业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1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榜单。

(五)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山东省海洋食品骨干企业主动应对消费升级新需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实施“三品”工程,扩大高端产品产量,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低温冻品、鱼糜制品、罐藏食品、冷冻调理食品、休闲即食食品、米面食品、海洋功能食品等高端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不断满足了高端消费和个性化消费需求。众多上游原料企业简单水产品原料供应向精细化食材供应方向发展,终端产品由提供大众化的原料鱼或虾供应转变为提供速冻调理食品定制食品供应,海洋食品加企业更多被附以中央厨房功能。打造链运输,在安全保鲜、方便、快捷上下功夫,既为老百姓餐桌提供了新鲜的食材,也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六)名牌引领成效显著。全省海洋食品加工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中国名牌产品6、山东名牌产品26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8个。烟台市依托“中国食品名城”、荣成市依托“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带之都”平台,全力打造海洋食品品牌, “胶东刺参”“威海刺参”“荣成海鲜”等区域海洋食品品牌及好当家海参、东方海洋海参、泰祥鲅鱼水饺、海之宝海带等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七)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海洋食品作为快消品,建立快捷便利的销售渠道是关键。山东省广大海洋食品企业在优化提升传统实体销售模式的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国内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网、京东商城、酒仙网、好品山东等知名网售平台开旗舰店、入超市,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据初步统计,山东省知名海洋食品企业产品电商销售占比提高到5%以上,小企业产品电商销售占比达到2%以上。

(八)服务平台建设助推转型升级。为扶持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困难,各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现代海洋建设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民间建设各类服务平台。2016年威海市成立了由荣成国资控股,赤山、鑫发、好当家、靖海、泰祥、石岛、鸿洋神科技、牧海等8家涉海渔业龙头企业参股的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2018年海商中心先后被列入海洋强省建设方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海商中心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首创了“标准仓单+金融仓储、回购保证+平台拍卖”的融资模式,将动产赋予不动产的属性,通过动产存货质押即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目前,海商中心已经完成7个监管仓库、2万吨库容的标准化、可视化监管体系改造,已累计为2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1.5亿元,并获得日照银行等2.5亿元综合授信。

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加快经营模式创新,组建了荣成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山东省企业外贸新模式的开拓者。皇朝马汉为山东省惟一的食品专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金融、保险、检测、统一采购、买家对接等全程一站式服务。拥有海关AEO高级认证、国税A级资质,2015年被山东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进一步促进外贸新业态的发展,2018年泰祥公司继续加码外贸新业态,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了跨境电商产业园,形成了电商集聚、进口商品展示和新零售体验中心等多种功能,更好的为国内卖家提供国内、进口、跨境商品销售等服务,搭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便捷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一站式“跨境购物”。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认监委将荣成皇朝马汉平台确定为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标的公共服务平台,引领同线同标同质,实现共享共赢。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参与“一带一路”意识不够强。调研中发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大环境下,山东省部分海洋食品加企业思想上不够解放,对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走投资建厂的紧迫不够强。在发展方式上存在过于求稳和等靠思想敢于作为、主动出击走出国的闯,造成行后。

(二)出口持续低迷。山东省是海洋食品出口大省,2018年出口冷冻水产品58.97万吨,增长-2.5%2017-7.82%20161.79%),占全国27.12%;出口额24.83亿美元,增长4.44%2017-4.24%2016-0.58%),占全国29.65%。而同期进口冷冻水产品93.38万吨,增长7.32%;进口额24.92亿美元,增长22.36%。由于受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国际市场渔业资源短缺及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连续多年山东省海洋食品出口处于徘徊状态。目前,山东省海洋食品企业冷冻水产品出口仅仅是微利,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日本是中国水产品最大进口国,而山东省又是对日出口最大省份。今年41日起,日本政府决定不再给予中国输日货物普惠制关税优惠,再加上日益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严重削弱了山东省海洋食品对日、美出口竞争力。

(三)创新投入不足山东省海洋食品行业除好当家、泰祥、东方海洋、京鲁渔业、青岛康大、青岛明月海藻、青岛聚大洋等几家重点龙头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队伍和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应用重视不够或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开发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

(四)新旧动能转换活力不足海洋食品加工属于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极低,劳动成本高、效率低。由于近两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食品行业效益增幅收窄,众多中小海洋食品企业受品牌、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环保等方面的限制,实施转型升级的困难大、力度小、新旧动能转换效果差。

三、几点建议

()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加快生产方式变革。出口能够显著倒逼行业高质量发展,鉴于当前山东省海洋食品行业熟练工人逐年减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的实际情况,为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形成稳固的日韩、欧美等国家商业渠道,打造山东省海洋食品企业竞争新优势,建议组织智能制造企业与海洋食品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力争在两年内培育10-20家自动化智能化示范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聚焦新模式、开启新动能,加大海洋食品产业服务平台建设。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威海市依托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建设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打造海产品B2B新模式,促进海产品在沙窝岛集聚,产业集聚效果明显。建议省有关部门研究以海商中心为切入点,积极对上争取,加大产业、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将沙窝岛实体交易市场、海商中心线上交易平台、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联动,三方优势互补、一个接口打通,形成从捕捞、回运、存储、加工、贸易到出口的完整链条,共同打造服务全省、辐射更大范围的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

(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做好引导,为企业“走出去”助力加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紧跟国家战略,迈出国门打市场,举办省级“一带一路”战略辅导班,邀请专家为企业进行精准帮助,引导将山东省海洋食品部分加工生产车间转移到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既可以绕开一些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也可以缓解国内渔业原料不足、用工成本高的困难。

(四)用好新模式、打造新业态,深耕开拓国内市场。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建议扶持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建设,打造24小时生鲜物流圈,扩大山东省企业产品辐射范围。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电商等新业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组织名牌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知名展会等活动等。

(五)对照先进标杆、查找自身差距,加快海洋食品品牌建设。建议全省每年选择10家左右重点海洋食品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现场质量品牌培育诊断活动和个性化咨询诊断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查找关键质量品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改进提升“短板”,跟踪问效,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智力支持,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