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前智慧住区发展趋势

作者:李林  来源:  日期:2020年4月9日

有统计显示,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住区内度过的,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住区作为城市发展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居民生活和工作的载体,智慧社区作为连接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居的一个重要纽带,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住区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对于智慧住区的概念,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智慧住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基本单元,是微缩版的智慧城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幸福感的载体及最佳落脚点。山东省的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经过2016年试点、2017年铺开、2018年规范提升的三年探索,先后形成新建住区智慧化建设、既有住区智慧化提升、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新型社区智慧化打造等类型,到2020年,山东省将建设100个绿色智慧住区。智慧人居已经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不再仅仅做为开发商推销的“噱头”,正在全面改变城市运行的模式和理念。

“智慧”附能房地产行业革新提速,中国葛洲坝地产董事长何金钢在就曾在对外发言中提出:中国的房地产结束了项目拿块地就能建、建了就能卖出去的“黄金时代”。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变得越来越挑剔,对于品质及生活方式要求的升级为房地产市场放缓的“白银时代”。让企业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的唯一办法是要主动向“智慧产业”转型,思考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在房地产领域的一切可能性。

5G技术与智慧住区创新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扑面而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I等前沿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兴起,为智慧住区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5G技术时代的到来,不仅加快了网络速度,也将终端全部纳入网络,实现“万物皆可联”的状态。2020年,作为5G网络建设普及的早期阶段,物联网和应用生态建设进展会比较有限,5G带宽高、基站建设难度大,相关配套需要加大投入,但智慧社区有其区域性,难度和成本相对较低,成为众多城市在刚刚开展5G商用时,进行实验和落地的首要选择,而随着各地政府的加速推荐,智慧社区也将将插上翅膀,迎来规模性成熟的关键期。

5G时代下的智慧物业

物业管理系统是现代居住小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好的物业管理系统可以提升小区的管理水平,使小区的日常管理更加方便。自2015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行业都在向互联网进行转行,在国家大力提倡的智慧城市智慧住区的背景下,为了迎合智慧住区的应用和建设需求,各大物业公司致力于实现智慧住区、智慧物业的融合发展,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相结合,倾力打造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智能化、建筑绿色智能化的智生活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数据处理能力的突破,社会跨过占有时代而进入共享时代,在5G时代来临时,物联网的发展将会给智慧社区带来更“智慧”的一面。

智慧住区发展阻碍

中国的房地产项目从来不缺豪华、气派、甚至洋化的外表,但是却缺少智慧、绿色、健康、文化的使能者。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房地产、物业、家居、安防、互联网、通讯等多方面的行业联合,多方参与,本应强强联合,却是各自为战。从目前全国情况看,虽有众多品牌房企和科技巨头抢滩布局该领域,但由于一直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智慧居住区建设一直存在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鱼龙混杂等问题,加之大量并不具备产业基础企业的过度参与,智慧居住产业发展看似如火如荼,却普遍流于概念,导致智慧社区发展至今,仍旧处于初步规划与建设阶段,进程缓慢。

1.齐发容易,整合难,智慧社区的“数据孤岛”

发展到目前,众多企业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探索,市场上逐渐涌现出各层次、各类别的智慧社区相关产品与服务,他们之间不存在数据共享的问题,由于系统独立建立、条块分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缺乏,各自不同的软硬件由于技术标准不同,产品兼容难度大,各自的操控系统难以整合统一,增加使用成本与负担,造成每个小区都成了一座独立的“信息孤岛”,看似呈现出繁花似锦的面貌,但是要真正地实施社区建设,却面临着标准难统一,整合难落实的难题。

2.规划容易,落地难

社区建设规划、解决方案理论、产品设计研发层出不穷,但能实现真正智慧的寥寥无几。全方面的社区智慧系统是否都能完成整体搭建,智能化的各项设施是否都能被日常使用,硬件设备是否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比如:智能锁、由于软硬件兼容或者数据传输判断的问题,会造成硬件锁的无故故障,自动开锁、无法解锁问题频发。技术难度、贴合实际、安全隐患都是未智慧社区建设亟待考虑的问题。

3.人才配套滞后

智慧住区软硬件资源若要实现改革与创新,首当其冲的便是人才储备的挑战,对于劳动力密集的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智慧管控平台、智能科技产品、智慧服务等都需要高科技、高素质人才来实现,行业进入了对高层次、领军型、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的阶段。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重构新生代物业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靠人才来拓展市场,靠人才来提升专业服务。

行业赛跑 未来可期

1.“标准化”势在必行

《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总结指出,目前的智慧居住区建设实践普遍存在单一系统智能化、单产品切入、线上与线下相互脱节、与大数据没有关联等缺陷,无法真正带给居住人群一体化智能生活体验。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表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智慧居住区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确立统一协调、共同遵从的标准,实现各专业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在中央、住建部、各地政府、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品牌房企等各方联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出台各项标准化建设方案,智慧居住领域行业标准化建设越来越完善、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为我国智慧居住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广大消费者购买智慧居住产品提供了权威指引。

2.“以人为本”是核心

基于互联网思维建设的“智慧住区”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于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住区”不是简单的智能单品安装,而是要提供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智慧化需求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以人为本”始终是核心,只有处处围绕人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方案,才能让智慧系统真正服务于人,让广大居民切实享受到智慧化生活带来的获得感。

在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个问题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冯俊建议,智慧住区建设者首先要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摸个底,排出优先次序,优先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燃气安全、用水安全、电源安全等。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改进,把燃气、水、电等的潜在安全风险或在风险刚发生时就能让住户知道,或让住户能通过自动监控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很多人心中,这比自动窗帘、自动关灯、自动开关空调等要实用得多。

一切从连接开始,万物互联改变未来方向。智慧社区俨然已经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5G时代的到来,将持续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进程。目前,国家正在编撰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在资源整合的要求和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条件下,技术瓶颈也会随着5G技术应用实现突破,不同的运营模式或许能找到彼此的融合点,实现真正的社区智慧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