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企业落实降本增效的背景
(一)电力企业落实降本增效的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的和风险增多,需要国有企业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各项工作。由于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推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化,而在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
(二)电力企业落实降本增效的行业现状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市场环境波动、经营结构变革等困难使电力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供配电政策的发布,电力市场中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使电力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电力企业竞争压力加大。电力企业要想保证行业竞争力,必须创新管理思路,树立降本增效的目标和节约的意识,确保电力供应量充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发展成本,确保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电力企业落实降本增效的意义
降本增效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之意,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降本是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选择相对性价比最高的途径来降低成本,选择最有利的途径和方式优化配置来达成整体效率的最大化,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成本优势和长久性竞争优势。降本增效不等于控制一切投入,降本的最终目标是增效,但降本并不是增效的唯一途径。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只有增加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投入,实现技术领先和管理规范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产品成本越低则意味着盈利空间越大,企业获得的效益也就越高。国有企业手企业性质和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成本较大,通过落实降本增效政策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获得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有企业降本增效可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作为电能这一社会基础性能源的重要支持者,也必须积极实现自身经营环节的节约化发展。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电力企业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建立降本增效常态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开拓电力市场,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经济效益。
三、电力企业落实降本增效的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落实发展战略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环节,年度预算、月度预算相结合。年度预算包括损益预算、资本性收支及融资预算、股权投资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等,企业通过开展年度预算预测工作,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汇总提出年度建议,制定预算总控目标和预算编制大纲。月度预算包括月度损益预算及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等,是年度预算具体细化到月度的损益和现金流量收支执行预算。企业通过对年度预算进行分解到月度,每月根据工作进度完成月度预算的编制。
严格预算控制,确保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对于公务用车车辆使用费、出国人员经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和外部劳务费等重要预算项目,实行单项控制,严禁超支串项。
开展预算执行分析,对预算分析期间内企业的核心指标及关键经营数据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上述核心指标及关键经营数据、专项计划项目预算的执行数据与预算目标值、进度差异、同期值,分析其实际完成情况,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预算目标的可能影响程度。企业对发生超收、少收、超支、少支等事项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挖掘和研究,尤其针对预算执行重大差异,进一步寻找影响指标完成情况的内外部因素,追踪造成差异的外部经营环境、预算执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并落实预算管理责任。根据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提出调整、修正、改进差异的相关建议,并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予以落实,以保证预算目标的达成,并为预算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在预算执行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关键指标的完成率进行趋势分析,评价和判断其变动趋势,确定其变动规律,为下期预算编制提供依据。预算分析报告中应对上期预算差异的改进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保预算分析结果和改进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精益管理,严格控制成本
规范集中采购管理,应针对企业管理情况,建立完善相应的物资管理体系,建立物资、工程和服务等集中采购机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安全生产、促进企业效率与效益的提高为核心。应构建高效强力的组织框架,使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应不断规范物资管理工作,建立标准、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得以切实转变,并保证物资工作体系高效运行。
从严控制费用开支,降低期间费用比重。执行费用支出预算管理,严控标准、严格审批,严控差旅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用等重点费用支出,坚持无预算不支出、非必要不开支,对必要的支出要严格控制支出规模,严禁铺张浪费。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强化业务协同,大力压降运营费用。
严格落实工资总额和效益挂钩机制,强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严格、奖惩落实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三)加强资金资产管理,防范资本投资风险
充分利用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平台,连通境内外资金池,扩大资金集中范围,提高资金集中度,减少资金沉淀,加快资金融通。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金流预算对资金进行管理,严格制定资金计划,做到现金收入支出按日排程,加强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不同的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股票和债券等更加透明的融资模式比重,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与市场相适应的债券融资形式,使得企业发展适应经济环境。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等具有资金规模大、来源稳定、期限长等优势的政策性银行;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以租赁的方式使企业获得某一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企业资金流动与周转。确保资金安全,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堵塞资金管理漏洞,严禁设立“小金库”,杜绝违规使用、挪用资金。
要严格控制、清理压缩“两金”占用规模,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效能。全面清理清收应收账款和存货,集中催缴以前年度欠款,加快处置积压存货。加强物资购入、验收、发出等环节管理,减少存货量,降低存货成本,缩短存活周期。
(四)加强信息化应用,改善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优化信息化系统,对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扩大数据覆盖范围,完善管理分析程序,提高信息利用价值,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决策精确度。
四、总结
降本增效以降本为抓手、以增效为目标、以提质为重点是一项全面长期的发展活动,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水平、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