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性的行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也主要依赖融资。目前,国家在房地产行业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房住不抄、保持住房的居住属性”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基调短期不会改变,房地产宏观调控不松绑,将导致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企业逐渐步入融资困难的境地,房企融资压力不断增大。近期疫情之下,房企普遍销售低迷,资金紧张问题凸显。主动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进行融资创新,及时缓解资金压力,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传统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所抽检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及商品房建设项目的支出,需根据项目开发进度情况逐笔申请开发贷款;二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是房企用其“土地使用权”或“房屋产权”进行抵押而向银行获得的贷款;三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是银行给房地产开发项目给予的生产性流动资金贷款。银行贷款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据央行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方式还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融资方式手续比较便捷,融资成本较低,但到期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单一依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也影响了融资的效率。
(二)负债结构明显不合理
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偏高、资产流动性不足,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房地产企业2019年上半年年报统计数据,TOP30房企中,近七成已披露半年报的房企资产负债率超80%,部分甚至攀高到95%。房企资产负债率如超过85%,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往往会因自身负债率过高而遭到金融机构的拒绝。同时,房企在办理开发贷款时常面临自有资金不足问题,因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融资需求无法及时解决,较高的负责率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目前,房地产企业虽数量众多,但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较少,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对自有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小房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三)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控密集
从2016年末开始,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升级,为了从需求端遏制投机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管控措施愈发严格。尤其是2019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23号文以来,紧缩银根的政策陆续出台,地产行业融资业务几乎全面收紧,无论是信贷、境外债还是非标融资等。受此影响,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企业发债规模持续下滑,2019年10月,房企发债规模为225亿元,环比下降51%。随着海外发债受限,房企资金周转面临更大压力,使房企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明显增加,特别是给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带来较大的政策冲击,中小房企只能被迫选择其他融资成本更高的渠道。
(四)企业内部资金管控水平不高
房地产企业实行有效的资金管控,可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目前,房企资金管理过程中对融资以及资金的管控意识不强,存在管控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决策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房企往往在投资新项目前,对融资渠道及融资风险未进行充分的分析,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未能最大程度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二是资金周转困难,房企未能根据监管形势的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非理性投资、盲目拿地时有发生,在销售不畅,回款不及时,持续增加资金压力;三是成本控制和费用预算执行不当,不能根据现金流合理安排资金支出,资金管控水平有待提高。
另外,突发的疫情对房企的资金周转造成较大冲击,项目开发进度放缓,销售回款中断,造成销售额大幅下滑,销售回款严重滞后。同时,房企偿债压力较高,房企资金链紧张,面临更为严峻的资金压力和融资环境。
房地产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应对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单一依靠银行贷款的融资结构,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目前外部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非标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融资租赁等)、股权融资(IPO、增发等)、债权融资(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等)、资产证券化(ABS、ABN、RIETS、CMBS等)等。目前,从各渠道融资申请难易程度来看,短期融资、中期票据、ABS发行难度较低;房地产开发贷、海外债、公司债、信托融资发行难度较大;IPO、定向增发已经基本停止。房地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融资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融资创新。
(二)加快完善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在房地产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不利于对房地产融资的规范和控制。健全房地产融资体系主要需完善以下方面:一是对房地产融资从法律层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修改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不适应房地产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地方,尽快出台信用相关立法,通过法律来规范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利益;二是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不同政策的协同效应,理顺办事流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和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控,规避金融风险。同时,为应对当前疫情的影响,应发挥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调节作用,适度调整房地产各融资渠道的管控政策。自2019年5月23号文出台以来,房企各主要融资渠道规模均被严格限制,房地产管控措施可以根据金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一刀切”式的限制,减少房地产贷款规模限制等合理的融资需求等。另外,适度调整房企股权融资政策,支持房企合理的股权融资需求,将有利于提高房企融资结构的合理性,有利于房企防范金融风险。
(三)做好轻资产模式管理
房地产轻资产模式管理就是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核心业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用自身少量的资金投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常见的轻资产模式包括品牌输出模式、联合开发模式等。其中,品牌输出模式是指通过输出企业的品牌和管理,以收取管理费用为主;联合开发模式是房企与其他主体合作开发设立项目公司,共享利润,共担风险。轻资产模式是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房地产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可以采取联合开发的模式进行轻资产运作。在轻资产模式下,房企可以利用较少的自有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的渠道撬动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房地产项目,降低了房企的资金压力,拓展了融资渠道。
(四)提升企业自身资金管控能力
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融资环境日渐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企业对资金流的控制,提供资金周转的效率,完善内部资金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做好对融资决策的分析和评估,融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途径及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融资方案,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二是加速资金周转,加强对各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尽早处置空置的存量房产、闲置设备及存货等闲置资产,积极采取措施尽快盘活存量商品房、土地存量等,加强与营销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速销售回款,及时清理逾期欠款,全力回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资金管控,严控资金的收支,防范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资金使用的审批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规划方案,避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保证企业稳定的资金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困境与创新是当今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虽然市场竞争激烈、融资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但是也不必悲观。房地产企业要敢于创新、积极应对,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鉴其他行业中的融资办法,不断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同时,房地产企业要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发挥优势,创新思路,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海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