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我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阳光洒在地板上,也温暖了我的被子。”我们都憧憬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曾几何时,你会不会觉得高楼大厦让自己喘不过气来,人们只能透过窗户,从狭窄的窗户看世界…久在樊笼里的我们,庭院之于人们,是一种远离喧嚣尘世的情感港湾。在中国人传统的居住习惯里,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晋商大院,还是安徽的四水归堂、青岛的里院,房前屋后,播种满目绿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人们内心最隐秘,最放松,最惬意的理想场所,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生活理想。
近几年,一则“第四代住房”刷爆朋友圈。高层建筑,自带庭院,规模绿植,立体停车...众多标签让人心动不已。第四代住房是继茅草房、砖瓦房、电梯房之后,人类居住经历的第四次更新迭代,将别墅、四合院、胡同街巷、电梯房、垂直绿化、空中园林、空中停车等全部优势都融合在一起,创新出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这一设计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绿化园林融为一体,开创了“在建筑外墙上植树造林”的先河,就像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以中国的山水精神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建筑因为有了庭院的生机而显现出生命力与活力,让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居住在其中的人,也将感受到生活本来的味道。
“第四代住房”的三种建筑形式
第一种建筑形式:“空中停车住宅”,不再建黑暗的地下停车场,将其都建到空中,变成了一座座明亮的空中四合院,可将车通过智能载车电梯开到空中四合院里家门口,这座空中四合院既可用来停车,又可用于休闲娱乐。由于没了传统地下停车场 电梯厅 过道,房子的公摊面积降低至10%以下。住房设计理念的革新,节省了大开挖地下室土方的费用和工期。避免了深挖阻断地下水正常流通、阻隔雨水渗入地下循环,有效避免城市内涝,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佳方案。
第二种建筑形式:“空中立体园林住宅”,它每两层住房就共有一座空中公共四合院,但这座空中公共四合院,却是用这两层住房的电梯厅 过道集中在一起演变而来的,它不仅具备别墅的居住感,同时还具备别墅的大多数功能,并且位置能够位于市中心,完全改变了第三代鸟笼式的居家环境,每层都有公共院落和私家庭院,可用于种花养鸟,并且还能将车开到空中家门口。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外墙长满植物,让我们家即可实现居家养老和互助养老,重拾和谐的邻里时光。
第三种建筑形式:“空中庭院住宅”,它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电梯厅及过道,没有了空中公共园林四合院,车辆都停在地下,但每户客厅外,仍然都同样有一座私家花园庭院。
第四代住房的三种建筑形式,设计越发完备,且有成品现世,但无论哪一种,建筑外墙全部实现垂直绿化,长满花草树木,每户的花园庭院,在家即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享受田园生活。彻底改变目前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的枯燥环境,使家变成家园,使城市变成园林,有效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人居幸福指数,这是真正能够让人感到幸福的产品。
“第四代住房”燎原之势,多地试点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国家这一定位,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领域多项政策和制度推进下,“房住不炒”早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推动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升级。 同时,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传统高耗能的建筑将会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当下,倡导舒适健康、科技生态的人文关怀型住宅在去化率和溢价率方面远高于普通住宅,“第四代住房”的诞生,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庭院生活的渴望,又能帮助政府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使开发商在不增加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增加项目卖点和利润空间,它符合政府城市规划的需要、符合房企转型升级的需要、符合购房者改善生活品质的需要。
任何一项创新发明,都离不开政策的创新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特别是浙江省,除了对绿色建筑的倡导,更是从容积率核算方面给予很多明确可行的支持政策,以“支持试点项目空中花园阳台的绿化部分不计入住宅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的积极信号,为“第四代住房”的蓬勃发展铺垫了政策基础。
目前,第四代住房在成都市、湖南株洲市、陕西韩城市、河南新郑市、新疆等地全国各地已有几十个项目开工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第四代住房”的追捧,表明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项巨大的产业新发展、新动能,为新型建材、载车电梯、垂直绿化等相关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能。
坐落于成都新都区的“七一城市森林花园”项目,是中国首个第四代住宅。该项目由8栋各30层的绿色住宅楼组成,总占地面积为2.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为3.39万平方米,绿化率高达160%,其中,立体绿化面积为2.72万平方米,地面绿化面积0.67万平方米。每户的外延空间中,乔木、灌木、常春藤、桂花、三角梅、樱花等花卉绿植达20余种。虽未设计空中街巷和车道,但凭借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开阔的空中庭院优势,迅速引爆网络,“七一城市森林花园”2018年7月亮相,项目因在居住模式和垂直绿化等方面的创新,荣获“亚洲不动产绿色人居大奖”。目前,该小区已售罄并在去年9月份交房,部分业主已入住。
“第四代住房”那么美好,但全面进入商品房市场仍面临很多问题
正所谓,检验产品好坏的永远是市场反应。毕竟生活场景可以描绘,而居住感受却有待亲身体会。当真正涉及到巨大的施工难度、大量额外的钢筋混凝土、庞大的灌溉系统、更为复杂的风荷载,以及难以适应巨变环境的花草树木,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都让空中庭院很难脱离纸面或虚拟建筑领域。
1.气候问题
气候是空中庭院房无法抗衡的“不可抗力”。相比南方,北方的气候干燥,冬季的严寒和风雪,都会影响到庭院里绿植的生长和养护。在夏季,也不得不面对庭院蚊虫滋扰,同时灌溉水的排放会祸及墙面和楼板结构,南方夏季雨水多,遇到暴雨,水土流失导致泥水浸泡楼板等诸多问题。
2.消防问题
如今的高层电梯房已经增加了逃生难度,对于这个问题第四代住房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枝叶干枯,特别是北方地区,建筑植被茂密,如遇明火,后果不堪设想。当出现灾害时,各楼层车辆争相出逃,立体交通增加灾难逃生难度。
3.成本问题
购房成本、水电成本,还有绿化种植和养护成本,比如植物种植、修剪、灌溉、防水系统。同时在物业管理方面也是很大的难题,势必会提高居住成本。
4.其他问题
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绿色高层住宅的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好气候、技术、造价、蚊虫、消防隐患及城市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应经过试点项目反复研究和论证,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预先提出应对方案,切实解决居住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采光、通风、供水以及卫生等各种问题,使其突破技术阻碍,具备大面积推广价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居家隔离的日子里,与世隔绝,高楼之上,不像农村的房子可见草绿花开之景,也不像别墅带院子的那般悠然自得。在每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后,都会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大概率上,人们对新房子的期待,将受这一时期的体验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房地产深受启发,封闭的环境进一步催化了人们对于庭院的情感、对庭院生活的畅想,第四代住房的多地试点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探索美好生活的全新起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创新和落地的道路上,第四代住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期待在建筑标准、设计研究及政策的完善下,第四代住房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实现居住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早日圆我们每一个人的庭院居住理想。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