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监督融入企业治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监管新形势下构建 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年11月26日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企改革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专业化重组等方面都将实现新突破,但同时各级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也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下发了大量文件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管就显得重要,如何在企业体制改革中强化监督机制,防止和遏制腐败行为,是一个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下面首先分析一下目前国有企业监管的三个关键词。

一是对市属经营性国有企业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党的十八大之后,集中统一监管工作开始加快,且多地开始触碰金融、文化、教育等传统国资监管体制下的“无人区”,改革也更为彻底。2015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确保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年,山东将原属50个省直部门的465户企业一次性划转国资委,涉及资产将近800亿元。今年4月,全省16179个县区所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任务已完成;结合去年完成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山东已率先在全国实现将市县两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二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今年年初,山东省国资委印发《山东省省属企业国资监管提示函工作规则》和《山东省省属企业国资监管通报工作规则》(鲁国资监督〔20201号),推进省属企业进一步贯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做好提示函和通报事项的整改落实,切实发挥好提示函预防为主、通报警示教育的作用,提升企业集团管控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完整工作链条。提示函突出事前和事中监管,旨在抓早抓小、预防为主、警示为先;通报强化事后监督问责,重在发挥警示教育和惩戒震慑作用。两个规则将进一步推动国资监管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形成常态。两个规则也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的现实要求。去年,省国资委出台了《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线索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规程》《稽查工作规程》两个配套制度,对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线索处置、稽查调查、责任追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责任追究是手段不是目的,提示函和通报分别处于责任追究的“前端”和“后端”,通过发现和警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强化整改落实,进而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两个规则将丰富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再者,通过制定规则对提示和通报工作流程和标准进行规范,实现有章可循、规范一致,将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国企监管大格局。为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国务院国资委于20191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近年来,各级国资委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监管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上下级国资委沟通联系不够紧密、指导监督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全国国资系统合力有待增强等问题。《通知》指出,各级国资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力争用2-3年时间推动实现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协同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改革发展统筹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系统合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通知》明确,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重点任务包括: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统筹推进全面履行职责;转变监管思路,统筹推动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统筹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统筹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统筹优化国有资本整体布局;围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聚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统筹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全面掌握国有资产分布状况,统筹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统筹建设全国性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思考和谋划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强化国有企业自我监督的思路和举措,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逐步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努力取得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新成效。

坚持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坚守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自觉与中央、省、市各级政策对标,做到“两个维护”,突出企业职责使命、主业主责等中心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行权。在这个过程中,着力监督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招金集团落实落地,为公司发挥“大国重器”作用提供坚强保障。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尤其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资委要求,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提供监督保障。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敢于并善于为担当者担当,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住“选人用人、权力运行、追责问责”三个关键着力点,推动企业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同时,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精准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要建立健全回访机制,组织人事、纪检部门对近年来被问责干部进行回访,对处分影响期满、表现良好的,建议重新使用;建议并推动党组开展访谈调查,摸清干部身心健康和相关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努力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为做强做优做大做好企业保驾护航。

坚持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充分释放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活力。坚持内涵式发展,蹄疾步稳推进公司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把监督有效融入企业治理体系。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进一步推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体系;协助党组进一步深化“大监督”工作格局,贯通党内监督、监察监督和企业监督,整合监督力量,做深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提升监督效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着力解决监督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不断提高纪检监察机构治理能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提升境界、提高本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队伍。坚持“优进优出、科学流动”,注重选育优秀年轻干部,加大监察执纪等人才引进力度,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在国有企业监督新形势下,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强化内部监督,把监督有效融入企业治理体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更好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顶梁柱”的作用。

 

 

                             温岳帅  王辰明

                         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