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绩,中国答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年2月1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自1994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举行,一般开会时间不超过四天。它的任务是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形势,制定来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2)

定调2021,中国经济这么干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赵超 陈炜伟 安蓓 于佳欣 于文静 王优玲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如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明年经济工作着力点和发力点在哪?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 

深化规律认识,确保新开局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会议鲜明提出了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把握这五点规律性认识,办好自己的事,坚定发展信心。 

在宏观政策取向上,相比以往,这次会议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一个“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这体现出中央不只是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和逆周期调节,而是要完善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把短期调控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 

会议上政策操作“不急转弯”等表述引人关注。王军分析,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还有一些领域和行业没有完全恢复到常态。因此,前期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些宏观政策不能急于退出,要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分析,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财政政策要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相结合。一方面,政府该花的要花,特别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另一方面,该省的要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王军说,在灵活适度的基础上,这次会议还强调了精准、合理,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今年在应对疫情冲击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背景下,明年更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着眼发展全局,赢得新优势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事关发展全局。

会议着眼全局,对关键领域、重点工作、重要任务进行了周密部署,既体现了和“十四五”重点任务的衔接,又突出强调了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明年重点任务之首。

董煜认为,关键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攻关模式,加强包括国家队、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协同联合创新。

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基础。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专家分析,既要着眼于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又要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发挥优势产业引领作用,产生以点带面的积极效应。 

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重要支撑。会议明确,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 

“这体现了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着眼于解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难点、堵点,以人民生活品质的升级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董煜说。

会议还提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王军分析,这说明中央着眼于体制问题强化需求侧管理。不是简单刺激消费、超前消费,而是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矛盾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疏通难点、堵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董煜指出,“十四五”将更加着眼于突破改革的重点、难点,推动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新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成为这次会议的一大突出特征。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会议聚焦种子和耕地,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等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说,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指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强调“要依法规范发展”。

“近年来,一些平台企业等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无序扩张苗头,一定程度上导致‘赢者通吃’局面。防止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造成抑制,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王军说。

会议瞄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在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同时,重点部署了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出“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等举措。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土地供应多元、筹集渠道和供应主体多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住房选择。要把握“保障性”和“租赁”两个关键词,保障性应着重体现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新市民等群体的基本住房保障,租赁则更加强调满足居住需要的独特属性。

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会议从根本和源头上作出部署,明确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说:“会议抓住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举措,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将推动我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看点勾勒明年重点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孙韶华 张莫 班娟娟 王文博 王璐 钟源 郭倩 梁倩 向家莹 汪子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上,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为明年经济政策划出重点。

相比去年,今年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八大重点任务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十大看点。

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定调都备受关注。今年会议明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会议指出,“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结合起来理解。经济运行合理的区间应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相当的宏观经济总体平衡。目前来看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需要再巩固,“不急转弯”就是要把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继续保持下去,同时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的战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他表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依然在8%以上。预计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将更好形成合力、发挥更大效果。随着强大国内市场的潜力释放,需求不足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向上。

中国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政策施策方向上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新动能,意味着宏观政策上兼顾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更有效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稳健地实施货币政策,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同时注重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的韧性和质量。尤其重要的政策着力点是要把握好一个收尾和两个开局工作。要根据形势需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见机预调微调政策。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第二年,会议提出,2021年的宏观政策将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乏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等问题,会议提出,财政要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明年的财政政策将如何走向?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综合考虑财政风险与财政安全,财政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科技创新。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地方债、专项债等多项措施,可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定经济的基本面,使企业、经济及财政均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政策还应该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

对于货币政策,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强调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八字方针。灵活,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适时调节,如果经济恢复速度较快,部分阶段性政策可能退出;精准,要求流动性更加精准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支持;合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流动性将保持在合理水平;适度,既不会让市场感觉到“缺钱”,也不会“大水漫灌”,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明年经济工作具体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置于八大任务之首。会议指出,“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科技战略力量的增强;二是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优化变革;三是科技应用生态构造能力的提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科技对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大,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特别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力量。

会议还提出,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周游表示,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优势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着力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刘向东认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迫切需要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上占据一定制高点。

对于会议提出的“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表示,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将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还将加快双多边协定谈判,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朋友圈”的构建和运行。

 4)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 中国释放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庞无忌 

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篇幅谈及房子相关问题,并且首次明确提及“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此次会议释放明年房地产市场三大信号。

“房住不炒”跨越周期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四年多来,越来越多人清晰认识到,炒房之路不可行,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新时代。 

此次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康俊亮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界应该清楚认识到,“房住不炒”是房地产领域最大的方向和目标,一切住房政策都要遵循这个导向。 

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逻辑变化决定的,未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主要通过消费来拉动,房地产业必须让出以往过度挤占的各种社会资源。“未来房地产发展周期会发生改变,但是‘房住不炒’将会跨越周期”,康俊亮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也指出,扩大消费须坚持“房住不炒”政策,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居民高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今年中国官方突出加强房地产领域的金融监管,出台被称为“三道红线”的房企资管新规等均与此一脉相承。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对中新社记者说,未来5年,房地产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加强,这将有助于控制居民端和企业端的杠杆水平。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今年的会议特别强调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2020年,为应对疫情,海外各国央行史无前例大放水,全球十大都市均出现房价快速上涨状况,多城房价创历史新高。 

许小乐指出,在中国,局部大城市如深圳等住房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房价出现明显上涨。但房价过快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流入形成阻滞作用,不利于城市发展,所以,此次会议明确将“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明年的重要工作任务。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也表示,其实目前,中国房地产的问题主要出在大城市,比如房价过高或者房价上涨过快,居民买不起,租赁市场发展不足等。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注意到,今年包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抢房源现象比较明显。 

他认为,明年,对于楼市供需矛盾明显的大城市,房地产政策或有三大变化。一是,继续打击炒房需求,如:此前深圳曝出的“代持购房”行为。二是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尤其是增加纯住宅用地供应。三是继续发展租赁市场。 

补足租赁住房短板 

此番会议大篇幅地部署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并将之作为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方式。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大量的新市民、年轻人涌入城市,他们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来源,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高房价,成为“安居”的一大障碍。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在大城市,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最突出,很多人既不符合申请保障房的条件(保障房主要满足户籍低收入者或人才),又买不起商品房。于是,市场供应一些低租金的、小户型的租赁住房,让新市民能够在城市扎根,对于打造内循环新格局、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租赁市场有哪些发展重点? 

许小乐指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是重点。政策性租赁住房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通过政策补贴方式来充分调动市场化力量积极参与,能更有效增加租赁住房供给。

会议再次提及租购同权。严跃进说,这主要是在落户、入学、医疗方面的同权。 

李宇嘉也表示,基于优质公共服务的稀缺性,未来租购同权将会渐进式实现。例如在教育方面,政府增加公办教育、让私立学校和公办教育在办学质量上靠拢。 

此外,会议还提及,为租赁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用地保障,包括传统的土地供应、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等。分析认为,这些都有利于增加租赁房供应,稳定租金水平,真正解决新市民等的居住问题。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民生看点

来源:新华网 记者申铖、戴小河、姜琳、王优玲、于文静、舒静、宋佳、韩佳诺、刘夏村 

“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诸多民生关怀。 

2021年是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这次会议将从哪些方面就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 

就业: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会议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会议提出,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有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岗位招不到人。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表示,会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而消费需求的背后是收入,收入的源泉是就业。因此,会议将促进就业作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举措之一。

“明年要千方百计稳就业。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缓解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也让扩大内需有更好的支撑。”周天勇说。 

粮食安全: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 

“我国耕地数量有限,粮食生产关键之举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种子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今后要加强较弱领域的种业发展,特别是加快智能育种、生物育种的科研攻关,抢占粮食生产技术制高点。

“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会议提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粮食和农副产品必须立足国内稳产保供,以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应对未来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叶兴庆说。

消费: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 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会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各地要认真评估限制消费增长的规定,根据政策及时取消不适当的限制,在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消费品质,拉动消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要进一步改善县乡的商品流通设施条件,积极改善消费环境,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断激活县乡消费市场活力。

房地产: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在不少地方,租房者往往享受不到购房同等的公共服务保障,租房市场也存在一些“黑中介”、随意涨价、房租欺诈等乱象。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住房租购同权,出发点在于保证租房居民和购房居民在公共服务获取上的平等性。这些都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尤为重要。”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会议鲜明提出要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专家认为,近来,多家长租公寓陆续“爆雷”,给房东和租客留下“一地鸡毛”。应建立住房租赁法规制度体系,根据租赁机构属性进行分类指导、加强监管,避免其野蛮生长。

居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会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居住社区的设施、服务短板,能够极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国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惠及居民1043万户。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到11月底,今年计划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面开工。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健说,我国大部分城镇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项等问题突出。改造后,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百姓生活品质,还能带动房地产全产业链增长,增加有效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脱贫攻坚: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今年,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目前,仍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存在返贫风险,要密切跟踪关注,继续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帮助这些家庭稳定增收,另一方面要兜住底线,确保“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会议提出,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汪三贵建议,可借鉴脱贫攻坚中采取的有效经验、可靠模式,进一步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信息保护: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

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平台经济经过迅猛发展,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无序扩张、任性行为也造成负面能量。在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也存在需要矫正和改进的地方。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常见的“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监管。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会议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显示出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必须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导向,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6)

攻坚克难成绩来之不易 凝心聚力开启发展新篇——社会各界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 新华网  记者张辛欣、何宗渝、顾小立、周琳

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即将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

社会各界认为,这一年历经艰难险阻,成绩来之不易。新的一年,要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严峻挑战下交出非凡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会议指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国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会议用‘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概括,十分贴切,令人振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说,我国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系列举措力度空前。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一个个转正指标勾勒出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一年风雨洗礼,身处一线的企业感触很深。

3月28日,返岗9300多人;4月全面复产;6月投入物联网自动化组装线……联想武汉基地“跑”出的“加速度”,让联想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关伟直呼“不容易”。“是国家一系列‘稳链’‘固链’扶持政策以及联想多年构建的供应链网络,确保上千家核心供应商‘不掉链’。”

会议指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看来,这个“唯一”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来之不易,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也为疫情阴霾下的世界带来信心。

95后”西安男孩苟朝阳是一起学网校的一名在线学习服务师。一年来,他见证了在线教育为“停课不停学”做出的努力。“对偏远地区孩子,在线教育能带来更多可能,技术催生的改变刚开始。”

建成开通5G基站超70万个、工业互联网向多领域延伸……中国经济激发更多潜力。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不平凡之年,我国交出不平凡的成绩单。”王鹏说。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会议鲜明提出了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

“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主动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会议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增加了“可持续性”,体现短期和长期的结合。

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还有一些领域和行业没有完全恢复到常态。前期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些政策不能急于退出。

“会议明确‘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更注重针对性和抵达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

“财政政策更强调提质增效。比如,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上主动作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提出,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与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相结合,更注重风险防范。

“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会议一系列提法引人关注。

“未来改革更注重在供需两端发力,更强调畅通二字。”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方芳认为,要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适配性,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形成供需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并对2021年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在明年重点任务的第一项,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很是振奋。“我们正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蓝鲸NE1.5T发动机进行极限运行测试,以每分钟不低于5500转的转速连续运行超200小时,验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他说,长安汽车将加大创新,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的问题。

“未来,深度学习框架、数字城市运营等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百度将发挥技术优势、开放数字能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不久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相关部门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长三角新型显示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合力打造灵活高效的产业生态,长三角在实践。

“明年我们将聚焦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说,要把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既着眼于补短板,更做强引领优势。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会议强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

“我们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消费环境、消费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说,两江新区正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建设一系列智慧新型商圈,以品质升级带动消费升级。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会议明确一系列改革关键举措,并聚焦种子和耕地、大城市住房等进行部署。

“坚持问题导向的任务部署和一系列举措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必将有力推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发展新突破。”王志杰说。

 

7)

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专家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12月16日至12月18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为2021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作出部署。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备注瞩目 

如何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亮点?12月19日,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八项重点任务等作了深入解读。 

财政货币政策有何新提法? 

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定调都备受关注。今年会议明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本次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今年为了应对疫情,财政强调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更加积极适度。且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原来叫灵活适度,现在叫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加了四个字,表明明年的货币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预计明年疫苗会广泛投入使用,各个国家就会进一步开放经济,经济也会进一步的活跃,而且需求也比较稳健,明年全球的经济形势也比较乐观。”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亦称,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做了很好的勾画,并且对明年的具体政策作出了部署。保持经济稳增长、持续性,新动能的转换,内循环的构建,都为中国经济带来很多新的增长动力。且与今年相比,明年疫情的影响会明显减弱,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会相当高,甚至有些季度不排除超过8%、10%。 

但他同时提到,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一是信用风险,今年为了防控疫情,实施六保,对一些企业融资等采取特别的措施,有助于短期经济的恢复,中长期来说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明年的外需尚有变数。今年由于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国内防疫物资的出口,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出口量很大,明年从增量增速的角度还能不能这么快,值得考虑。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在7.5%以上。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科院研究员贾康在谈到积极的财政政策之时表示,赞成今年把赤字率提高至3.6%,但明年不必再高,往回适当调低一点,比如3%以上,但也不要急转弯。 

新格局下的需求侧管理 

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需求侧改革”,引起市场关注。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贾康对此表示,推动需求侧管理要和相关的制度安排相结合,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是改革与发展层面,当下需要让全社会更加重视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而且创新是核心位置,必须抓住不放。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肯定创新是第一动力,给予创新一些试错和有弹性的空间。 

第二是特别注重开放。要更加主动、更加全面地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开放来催化和倒逼中国在深水区的改革。同时,政府还要有责任清单,有权必有责,事前、事中、事后要有考评,要有与考评结果相匹配的奖惩制度,营造高标准、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第三是改革与发展。中央已经明确,在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要素流转畅通十分关键。为此,在建设统一的市场,让要素能够尽可能充分的流动,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基础性的原则。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认为,当前新格局下,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而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需求侧管理,并且对于需求侧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首先消费率要有进一步的提升,也就是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当中,消费必须位于第一拉动力。 

她谈到,要在法制框架下坚持创新驱动。对于网络安全还有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等等方面,未来也会加强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特别是像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在应用方面要加强引导。因此,从政策层面看,对于网络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规范是大势所趋,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必然要求未来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要在法治框架下完成。 

同时赵萍就经济“怎么干”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有必要深度挖掘消费潜力,特别是要坚持公平竞争,守正创新。在创新型产品,绿色产品,进口产品和服务消费方面,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渠道的角度来说,线上渠道的消费潜力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是能够进一步保障收入的平稳增长,特别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比重大约是40%,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只有14.4%,占比很低,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因此,把三农政策进一步做好做实,促进农村收入增长,是带动农村消费创造全国消费新亮点的抓手。 

第三要重视老年消费,老年社会的到来、老龄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预测的数据是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会突破3亿人,占比较高,同时老年人有刚需消费,比如医疗保健、养老这些服务消费支出,并且有极强的消费愿望。 

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做好碳达峰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如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认为,碳中和并非一个碳、一个能源的事情,它和我们的方方面面,包括产业链都有关系。全球在碳中和这个大背景下,将出现新的国际合作、新的国际分工、新的国际标准,因此碳中和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下一步产业链的重构、重组和新的国际标准。 

他强调,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化石能源占比下降是一个总的趋势。在提倡化石能源不断退出的时候,必须维护我们的能源安全,解决我们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可持续性,一定要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基本需要。 

除此之外,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发各方关注。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黄晋从反垄断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是保护平台经济领域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抓手等方面做了分析解读。 

黄晋说道,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史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会完成规模化,市场结构不可避免将出现独占或者寡占状态,企业的垄断行为也随之出现,市场失灵将不可避免。在此情况下,反垄断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此外,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效应、规模经济的特点使其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很容易形成极强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当活跃用户累积到动辄以亿计时,赢者通吃成为了平台发展的某种必然结果,“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问题亦随之出现。 

因此他指出,未来对于整个平台的监管,是更加理性化,更加常态化的监管,要求相关平台企业是合法合规的,这对于保护网络消费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赵萍亦表示,烧钱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大规模的补贴、烧钱,以求达到赢家通吃,获得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是具有很强的话语权。然而这种模式是不是能够在法律框架下所被允许,也是未来网络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再次明确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未来这种烧钱的模式也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过去40年,我们讲好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工业经济三个故事,新30年,我们也能讲好三个故事:科学技术人工创新的故事,规则规章规制管理标准现代化的故事,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能够提升到高端与全球对接的故事。”

(来源:根据新华网、北京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等综合整理)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