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遭遇国外品牌抵制,山东纺企如何从中求变谋发展?

作者:王巧婧 刘际宁  来源:  日期:2021年7月6日

3月24日,H&M官网发布的“抵制新疆产品”声明在国内引起热议,耐克、阿迪等和H&M持相同立场的一众外资企业也反遭爱国人士抵制,股价大跌。该事件起因于美国对世界经济霸权的争夺,旨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去中国化,是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版本。近几年,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时有发生,早在去年12月,美国就曾颁布“禁扣令”,扣留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口的棉花及棉织品,今年1月美国再次扩大打击范围,禁止进口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所有棉花产品,以上禁令一度使我国棉价和纺织产业链受到影响。

值此新疆棉遭遇国外抵制、国内服装品牌趁势而上的风口浪尖,山东纺织企业受影响几何?又如何从危势中求变革谋发展呢?

一、国外抵制新疆棉对山东纺织的影响

山东是纺织工业大省,也是全国纺纱规模最大的省份,对优质棉花需求量大,产需缺口也大。山东棉纺织业的生产加工能力、终端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远超其棉花生产能力,用棉缺口特别是出口用高等级棉主要来源于新疆棉。

纺织业是山东纺织服装行业的主体,在全国的产业地位也举足轻重。2019年以前山东纯棉纱产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位;全国纺织产业集群中,棉纺织名城、名镇共11个,山东独占5个;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2020年发布的“全国棉纺织行业营业收入百强榜”中,山东有24家企业上榜,5家企业进入前十,总数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山东棉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206.3亿元,占全省纺织收入的比重达46.6%,占全国棉纺织业的10.1%。

2020年,山东棉花产量18.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1%,棉纱、棉混纺纱合计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的15%左右。而1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持续上升,2018年占比超过80%2020年占比达到87.3%,同时因国家进口棉配额限制,山东纺织用棉缺口主要来源于新疆棉。

据海关统计,2020年,山东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两项产品出口交货值达1830.5亿元,占全国纺织出口的9.1%。此外,山东服装出口企业多以代加工为主,形成了以优质服装加工为核心的服装产业链,H&M、ZARA、优衣库、GAP 等国外近百品牌涉及合作的代工厂超过3000家,山东纺织已深深融入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纺织产业链中。

综上,国外抵制新疆棉是对中国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两端同时发起冲击,将对山东纺织服装行业造成以下影响:

1、产品流向改变。新疆棉制品更多流向非欧美地区和内销市场,出口棉制品份额增加,另外也可能增加涤纶、粘胶等原料的需求;

2、行业效益下滑。可用优质棉供应数量减少、消费端检测成本增加、出口欧美订单面临退货潮,这些都将挤压棉纺织企业和服装代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影响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效益;

3、部分企业出局。做中低端产品的纺织企业将举步维艰,如果进口原料成本持续上涨、出口暂扣或退货情况增多,可能会淘汰掉一批议价能力较差、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

4、产业调整优化。国外终端品牌客户的抵制将倒逼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传统品类升级和进口品类替代,促使服装代工企业创办自有品牌,推动全球供应链网络的重新布局。

二、山东纺织企业应对危机的几点建议

(一)短期应对措施

1、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棉纺织企业应加快现有产品创新成果落地速度,走毛、麻、化纤等多种纤维混纺之路,积极寻求替代原料,避开同质化和低端产品竞争。

2、加快出口转内销速度。出口型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加快出口转内销产品审批服务流程,主动利用在线服务,缩短认证时限,并通过政府和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搭建的内销宣传推广平台,精准对接消费需求。

3、重新构建供应链网络。纺织企业可通过政府、行业协会、贸促会等多渠道组织抱团出访,与印度、巴西、埃及等产棉国的原料供应厂家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服装下游企业直接对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抗风险能力,巩固并扩大“山东纺织”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长期发展建议

1、依靠科技创新。聚焦产业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持之以恒搞创新,鼓励纺织企业不断提高品质、创新产品、改进工艺技术、研发专用设备,长期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构建双循环模式。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大力发展内需市场,打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开拓国外新兴市场,分散产地和供应链,加快向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3、创建自有品牌。掌握纺织先进制造技术的代工企业应主动谋求转型,开展服务型制造,通过个性化定制、优化功能设计、增加时尚元素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营销能力,以培育自有品牌,改变一边大量出口为国外品牌代工,另一边大量进口使国外品牌获得超额收益的现状。

4、加强人才储备。在山东纺织企业优质产能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新生代设计师、营销团队,提高时尚创意设计能力,将会使“山东纺织”得到更多国内外时尚业界及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总之,山东纺织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出口创汇、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尚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亟需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民族服装品牌,助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