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灵魂和内在动力,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济南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符号众多,祖先留下的历史财富为济南人的文化自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和当代信息技术,打好济南文化发展特色牌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城市文化发展的缘起及相关理论
(一)城市文化的概念与演进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这一地域的文化中心,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城市独特魅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媒体是文化形态的重要因素。一种媒体的兴起与推广,往往能够带来文化和文明的更新。媒体文化与媒体技术紧密相连,是文化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关注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所展现的各种形态。
(二)城市文化发展的有关理论
1、需求方面。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可以放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去审视。就济南市而言,虽然物质生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料的匮乏早已消除,生产需要由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向服务于精神生产、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方向转化,精神生产应成为当今特别是未来济南市发展的重要考量。
2、赋能方面。城市文化只有适当引导才能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资本与能量。文化资本主要存在于知识与文化生产领域,并和其它各种类型的资本可以相互交换和转化。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和外部性等原因易出现失灵现象,这就需要城市通过公共管理与服务来弥补不足。
二、当前济南文化发展现状及不足
济南市的自然风光历来为世人称颂,丰沛的文化底蕴使这座城市名扬海内外。在历届政府的推动下,济南市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以文化为主导,输出具有济南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将有力地彰显济南的综合实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济南市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都在逐年稳定增长,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一些的困难和挑战。
(一)相应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各界的努力,济南当前文化发展建设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应加大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尤其是企业深入基层创新服务,引领文化风尚,倡导社会正能量,推进基层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和艺术普及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而企业的参与也能促进民众精神文化的建设发展。
(二)基层文化信息化建设落后且不均衡
济南目前经济上比较富有的区县其文化信息化设施建设也相对先进,如历下区、市中区、济南高新区等;经济相对发展落后的区县其文化信息化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如南山区、济阳区、商河县、平阴县等。文化信息化建设需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目前相关部门需依据当地群众实际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文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专业人才匮乏、资金不足
文化惠民活动的普及和多样化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支持。据了解,很多文化艺术场馆不同程度的存在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基层乡村更是缺乏。因而,需要充分调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力量,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和吸收人才,建立多元化的资金链和人才链,才能使文化惠民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信息化时代济南文化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创新逐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各方面,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打造文化济南,除了挖掘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新创目融入城市底蕴外,还必须从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格局出发,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文化创新衍生到相关行业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来做谋划。
(一)转变发展思路,建议采用政府指导、集团运营、社会参与的模式
当今市场经济时代,须转变发展策略,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推动“文化 ”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方向。可采取政府指导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更能激活文化发展潜力。政府部门应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方向、规划定位,然后将规划推向市场,政府全程指导监督,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指导监督,激活文化发展市场。可分为几个模块:文化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广、文化旅游、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文化消费品牌活动等,提升信息化时代市场经济文化发展气息。
(二)打造一个符合信息化时代市场需求的济南市文创自媒体传播平台
当今时代,智能化手机已成为人们的标配,人们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广泛获取各种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于是产生了文化项目推广不力和人们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多的矛盾。如能在济南市政府指导监管下,通过和文旅部门以及餐饮、酒店等产业密切合作,共同联合打造一个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文创自媒体平台,则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不仅会大力带动济南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
(三)全力打造济南泉水文化品牌产业
济南文化发展得益于济南泉水文化,更应依托根至泉水文化,可全力打造济南泉水文化产业品牌,如:济南泉水游、济南泉水节、济南泉水美食节、济南泉水农家乐、济南泉水文创节等。
(四)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资源,积极弘扬济南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同时带动文化产业大力发展
历史文化名人已成为城市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对于城市文化产业而言,这是最有品牌属性以及创造力的文化资源,也是极其珍贵的文旅资源。济南历史名人众多,春秋末期的孔子高徒以孝道闻名的闵子骞;战国时期齐国名医扁鹊;唐代名相房玄龄;唐朝开国功臣秦琼;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张养浩,元朝著名散曲诗人等。这些名人资源可转化为影视剧、动漫、图书、演艺、文创产品等,既推动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又可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实现传统文化产业转化。
(五)大力鼓励文化产业多态发展,特别是富有济南特色体现济南历史文化的文化科技产业,诸如动漫,影视制作、移动音视频、特色服务平台、文化传媒等
目前可支持多方力量创客创新,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打造济南市文创自媒体传播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创业市场空间,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4K/8K、5G等先进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打造文化科技产业。
(六)依托重要文化载体,进一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诸如当地高校、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
全方位开展基层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如:书法绘画、电影、广场舞、农家书屋、戏曲曲艺文艺团体表演等。让基层群众真正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增强他们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同时也将会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
(七)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对当地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发展工作执行效果进行系列评估,抓标准、抓贯彻、抓落实、抓质量,并依据评估问题进行相应工作改进
以评促建,深抓落实,政府文化发展评估可依据统一标准对系列活动或项目进行评估,也可对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可进行自查评估、督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三个重要环节依次开展。强化责任担当,严明工作纪律。并依据评估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政府将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业绩,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地方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性。
(八)全面普及公益性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市民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文化艺术教育是不分年龄段的,不仅在校园中进行义务教育,也应当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教育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参与艺术文化活动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市民们的文化生活品质。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可广泛发动志愿者,如艺术院校的在校生、毕业生、艺术工作者等,相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志愿者和有需求的街道办事处、乡村、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对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稳定志愿者队伍,带动志愿者长期坚持公益教学指导。以公益活动或艺术教育普及的形式,如艺术课堂、艺术展览、艺术讲座、音乐会、艺术工作坊等多种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在相关部门的监管支持下和志愿者的爱心奉献下,助力公益性文化艺术教育普及性、持续性、长效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