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航空安全管理理念开展监督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作者:赵浩然  来源:  日期:2022年1月7日

航空安全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为预防和控制航空安全事故发生,航空安全管理形成了一套涵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理”的严密科学的安全管理和防范体系。近年来,山东航空集团纪委针对航企经营管理点多、线长、面广的典型特点,面对廉洁风险防控范围广、难度大的管理现状,吸收借鉴航空安全管理经验,探索出了“像抓航空安全管理一样抓监督”的工作思路。

一、航空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航空安全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球民航业的政府机构、航空器制造商、航空公司等多年来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对航空安全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以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为代表的航空安全管理基础理论。海恩法则表明,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存在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即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墨菲定律指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原因就在于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麻痹思想,而这恰恰就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些航空安全基础理论提醒我们,小漏洞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酿成大祸。只有重视这些预警,及时绑好“安全带”,才能消灭那些“变坏的可能”。

二、借鉴航空安全管理经验开展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纪委的职责所决定。中纪委、山东省纪委多次强调,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履行监督职责是党章和宪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履行好监督职责是确保全党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纪委是政治机关,政治机关的属性决定了纪委要完成好所承担的政治任务,履行好监督首责。治本的重点在监督,因为从监督的本质上来理解,监督的最终目的不是处理干部,而是帮助教育干部少犯错误、改正已有的错误、以后不再犯错误,保证干部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增量的问题。

航空企业的特点所决定。航空企业具有资金高度密集、成长空间大的特点,这就导致腐败的机会更大,后果更严重。从近年来中央巡视及中纪委通报的部分航企违纪问题来看,利用职权进行利益输送、违规入股关联企业、职务侵占等典型问题,在机票营销、公务包机、货物运输、航材采购等领域暴露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警示航企必须关口前移,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

借鉴航空安全管理经验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探索

强化廉洁风险防控,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从航空安全事故统计来看,人为因素出现的工作差错是产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尽可能减少个人主观因素对航空安全管理过程的影响,山航在成立伊始就采用“抓标准、抓制度、抓规章”的工作理念,推行“按卡作业”工作方式,对高风险工作内容制定严格标准。近年来,山航集团纪委借鉴这种思路,不断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积极深入经营主业、生产一线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先后实施了客货营销、物资采购、航材送修等15项廉洁风险防控,形成风险点鱼骨图,累计梳理风险点130余项,提出防控建议200余条,有效实现了廉洁风险防控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融为一体。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552个关键岗位、31项关键业务流程,逐一制定《廉洁风险排查防控表》,建立《业务流程廉洁风险标识图》,形成了一部15万字的《山航集团廉洁风险防控手册》。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规范廉洁从业行为,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强化廉政谈话,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山航集团纪委出台了廉政谈话制度,针对集团范围内的全体干部员工经常性开展廉政谈话。针对不同层级分别谈,集团纪委对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实行每年谈话全覆盖,二、三级纪委分别对其管理的干部、员工开展谈话。坚持“凡提必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选拔条例规定,扎实开展任前谈话,督促新聘任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重点岗位定期谈,对客货营销、航材送修、采购招投标、工程建设、选人用人、境外经营等岗位人员进行定期廉洁谈话,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普遍开展廉政谈话,公司全员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

强化日常教育,在提升认识上下功夫。近年来,山航集团纪委聚焦廉洁教育与日常提醒,把搞好警示教育作为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来抓。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在公司内网通报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馆及监狱等。紧盯关键节点,结合民航业“越是节假日,越是生产高峰期”特点,采取印发通知、会议提醒等方式,督促全体空勤人员在安全生产运行的同时,时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定期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上讲堂”活动,采取线上视频授课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向公司全员宣讲党规党纪、法律知识,剖析典型案例,切实提升全员法纪意识和廉洁意识。

强化廉政档案建设,在夯实监督基础上下功夫。山航建立了飞行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并在业内首创机组排班“绿蓝橙”工程,规避了“弱弱”搭配的风险,大幅提升了安全裕度。山航集团纪委根据上级部署,同时借鉴“绿蓝橙”工程,不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精准画像山航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实行一人一档,档案全面收集个人基本情况、信访反映、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等内容。动态管理,定期梳理档案更新情况,让廉情动态“记录仪”转起来,切实让廉政档案成为日常分析研判、处置问题线索的重要参考,为干部考察、推荐、任免、考核、评先树优提供重要依据。

强化监督贯通融合,在发挥监督合力上下功夫。为加强对航空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山东航空成立了集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管理委员会,覆盖全部生产运行单位,定期研究安全形势、制定工作措施。近年来,山航集团纪委按照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同时借鉴上述航空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整合集团内部监督资源,逐步完善了覆盖全集团的问题线索、涉嫌违法犯罪事项等信息的报送机制,确保监督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巩固深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一体化格局的基础上,把企业管理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逐步贯通起来,将监督力量融入到了集团安全生产、经营管控全过程,在监督上全面从严、全面发力,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真正把监督职责履行到位。

强化工作考核,在压实监督责任上下功夫。为压实安全管控责任,山航搭建了全员安全绩效考核平台,实现全员签约,加强对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的考核,确保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近年来,山航集团纪委借鉴上述经验,重点强化对专兼职纪委书记的考核管理,进一步向基层纪委传导压力,压实监督责任。根据职责界面和单位特点“量体裁衣”,在重点考核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差异化制定二、三级纪委监督考核指标。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可检查、可量化、可区分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相挂钩,公司建立了纪检干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有效机制,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监督责任,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