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1996年正式进入南非市场,业务产品覆盖电视、冰箱、手机、洗衣机、空调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销售渠道涵盖南非境内约5100多家门店;并辐射至南部非洲周边纳米比亚,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10多个国家。
2013年3月,海信集团、中非发展基金和南非工业开发公司(IDC),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共同签署了《海信南非工业园投资合作框架协议》,2013年6月,海信与中非发展基金投资3.5亿兰特建立海信南非工业园。
海信南非销售控股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总部位于开普敦,在约堡设有分部。海信南非公司下属的工业园于2013年在开普敦Atlantis成立,在多年持续高产的情况下为当地创造9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间接为当地的配件,物流等配套行业创造3000多个就业机会,成为中国制造在非洲一张亮眼的名片。
凭借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完整产业链,海信产品和服务辐射到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十多个国家。不少非洲民众表示,他们是通过海信产品了解“中国制造”的。南非—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曼尼? 迪皮科表示,“一带一路”合作已成为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对南非和其他非洲国家而言都是重要机遇,非洲国家期待搭上与中国共同发展的快车。海信在南非的投资合作项目是中南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两国人民友好的重要成果,是中非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真实写照和成功范例。
一、“三明治”结构企业管理文化简介:
(一)“三明治”结构管理文化产生背景
近年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众多企业凭借自身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的优势,纷纷踏出国门,实行“走出去”战略。目前,国内企业的“走出去”行动总体上是有成效的,对外直接投资再创新高,“走出去”形式更趋多样,“走出去”企业对外魅力增强,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攀升。但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形势仍非常严峻,仍有较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制约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的质量,影响企业“出”的效果。其中一个企业管理文化上的重要短板就是:无法实现管理“本土化”,无法真正的扎根、立足当地,企业管理机构、管理手段、管理思路无法适应当地负责的社会经济文化,导致管理低效、容易出现较大的管理漏洞,管理手段或思路不适应当地国情文化,严重点甚至会引发与中外方严重对立或是水火不容的文化冲突,严重制约企业在当地提升管理效率与运营水平,更遑论扎根当地,做百年企业,追求长远的经营效率与经营质量。
海信自1996年进入南非,在国际化征程的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简单复制西方企业国际化的套路,南非海信更愿意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南非国情的企业治理“三明治”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南非海信采用“三明治”企业文化的初衷是基于南非还是较为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当地普通远工的教育学历较低,能力素质、敬业水平和工作主动性都有待提升,尤其缺乏熟悉现代跨国企业管理运营的当地专业人士。贸然将公司的日常管理运营放手交给当地团队去操作,缺乏中方足够的管理干预和指导,公司的运营效率、生产水平都很难提高。
同时,海信南非公司拥有一批从国内总部外派南非的中方员工,他们综合素质高,工作敬业度、责任心强,执行力高,熟悉国内总部的管理流程和技术标准,更难得的是愿意为公司发展长期驻南非当地工作,这为实施“三明治”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三明治”结构管理文化详解
所谓海信南非公司的企业治理“三明治”模式,即分为3个管理层次:
第一层:外方高管骨干、高级顾问进入公司决策层,参与公司战略规划。
第二层:中方骨干员工,作为各部门骨干,充实公司主要中层岗位,负责统筹规划公司重要经营战略的具体布置实施。
第三层:外方普通员工,负责与与当地打交道的各项基层工作落地执行。
通过这三层治理架构,保证在公司重要战略决策上能够充分听取、吸收当地外方高管的合理化建议,使公司重大决策不偏离南非主流市场。中方员工作为中层,利用中方员工强大的执行力和责任心,保证战略决策能够及时安排、布置并推动到位。最后外方普通员工作为基层执行的主要力量,能更好的拉近海信品牌在当地的亲和力,增强海信扎根南非,做本土化运作,打造“接地气”的品牌形象,同时由中方骨干员工在背后推动基层工作,保证工作落地的及时有效性。
“三明治”结构管理文化的思想本质是“坚持本土化经营思路,充分尊重当地员工,积极调动当地人的积极性,扎根当地社区,深入做好品牌的本土化经营”。
该“三明治“式治理方式在南非海信多年的经营实践中不断完善,既能充分给予外方同事足够信任,察纳雅言,赢得外方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又保证了中国企业强大的执行力和推动力,以扎根南非当地的文化和组织能力在行业被称赞,为后续出海,踏上国际化征程的中国企业治理趟出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
当然,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仅局限适用于南非,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都会面临当地专业人才短缺,当地员工效率低、责任心不足的困境。也可以借鉴该“三明治”理论,在扎根当地、发展本土化经营的同时,保持中国企业工作效率高、执行推动力强的优良属性。
同时,在“三明治”理论的实践中,通过对员工轮岗锻炼,着重培养骨干员工“一专多能”,成为全面、复合型的“特种兵”式人才,能够胜任产品、销售、市场、供应链等多个核心岗位,为海信其他海外公司的发展输出管理标准,输出人才,把海信南非公司打造成了海外人才培养的基地平台。
近年来,南非公司向迪拜、南非等其他海外公司输出多名核心骨干人才,都是在南非“三明治”理论下轮岗锻炼培养出的多能复合型人才,有力支援了海信全球其他海外业务的开拓。
(三)“三明治”管理文化成效:
海信南非公司自推行“三明治”结构的管理文化以来,充分调动了外籍员工,特别是外籍高管层级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了他们对公司的认可感与归属感,主动献言献策,帮助公司制定更加本土化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针,帮助海信品牌深入扎根南非本体,日益成为一个亮眼的当地品牌,在该“三明治”结构管理文化实施的指导思想下,指导企业开展的一系列深入当地、扎根本土化的工作,其中比较著名是:海信南非工业园“对当地雇员展开技能培训与Atlantis社区建设”项目和“海信公益捐助项目”:
1、海信南非工业园“对当地雇员展开技能培训与Atlantis社区建设”项目
海信工业园位于开普敦亚特兰蒂斯园区内,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一期投资3.5亿兰特(3000万美元),建设了冰箱和电视工厂,同时配套建设了注塑厂及原材料仓库等,其中电视产能约40万台,冰箱约30万台。
截止2020年7月底,海信电视在南非的量占率26%,冰箱量占率30%,均位居南非市场第一。以南非制造和当地技术能力,积极开拓南部非洲市场,出口到周边14个国家,每月带来的外汇收入约为1000万美元。真正做到了扎根南非市场,辐射非洲国家!该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海信的管理团队始终坚持“三明治”结构管理文化的核心思想:尊重工厂当地员工,重视当地员工,积极将优秀的、符合企业文化的当地员工纳入公司管理队伍,致力于提升当地员工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在此管理文化的指导下,从2013年海信工业园建厂之处,就通过对当地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计划和大规模技能培训,目前约有70%的管理岗位由当地员工担任。2019年,海信南非系统地培训了约1000名18至25岁的农村失业青年。海信南非还与亚特兰蒂斯中学合作,建立了海信南非技术研究与发展培训基地,该基地累计培训达1400人次,帮助学员掌握电子技术、软件和设备控制等技能。
与此同时,海信南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向工业园所在地Atlantis的社区多个机构捐赠产品、提供援助。海信连续多年赞助联合国环境署绿色环保奖,赞助南非曼德拉日孤儿院捐赠活动,为Orion残疾人组织捐赠午餐。在海信的每一分收入里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份反哺大众。
海信南非工业园建成后,不仅促进了当地原材料供应商、物流提供商、售后服务、安保服务、清洁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帮助他们提升了产品交付标准,也推动了周边产业配套升级。现在,在南非的家电制造业中,衡量用人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们是否有海信工作的经历,一旦有海信的工作经历,则会优先录用。
Charmain Julies海信南非电视厂手插班组班长,是2013年最早的一批入厂当地员工,入职报到当天,人们发现,大部分新员工都是本地人,讲的也是阿菲利加语(南非当地语言),对英文的表达方式和沟通交流并不熟悉。但是来自中国的技术工程师们没有因为语言沟通有障碍就放弃对当地员工的悉心指导与培训,而是坚持身体力行,上线体演示每个零件的组装方法,一对一进行指导。由于工序众多,工程师们经常在培训结束后,利用休息时间开起小灶,手把手教学,编写操作指南。在工程师们的悉心指导下,Charmain迅速掌握了线体合成工作的技巧,并迅速成为企业的门面担当,通过自己本地人的身份优势,为电视线引入多位有生产制造业背景的员工,号召以前老工厂失业的工人加入海信,并协助组织培训。
“在这里,我看到了海信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当地员工真诚的帮助与技能指导,不仅仅是利用我们当地人的劳动力干活,而是真心实意教授我们技术的,让我们感到我们真正是这家企业的主人和一份子,充分激发了我们当地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们的一份事业。这是一家靠谱的企业,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海信,也希望公司能够顺利发展壮大。”Charmain提起公司就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8年间,她从一名操作员晋升为海信智能电视生产线班组长,负责手把手教学、培训手插线体的30余名当地工人;另外对海信“三明治”式管理文化的认同,也让她心甘情愿成为“海信招聘官”,架起了当地工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如今,第一批入职海信南非工厂的员工,年薪已经是多年前的3倍,远高于其他同等规模制造企业薪酬的增幅,员工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 。
2、热心当地公益捐助项目:
埃普沃思(Epworth)儿童村位于南非豪登省约翰内斯堡揭秘斯顿地区,该收容所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是南非最早的儿童收养机构之一,现收容50余名孤儿及家庭成长条件较差的子女。
在儿童村建成100周年时,中非发展基金组织开展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在行动”的公益活动。作为当地中资企业的代表,海信南非公司与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副总领事、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及30名中国企业代表一起前往儿童村探望并捐赠物资。在此次活动中,海信捐赠了价值计1万兰特的3台冰箱,带去了生活用品等物资,用于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活动当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映衬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那笑容仿佛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坚冰融化。
2020年,海信南非公司继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举办公益活动。在南非疫情爆发之初,海信即向南非Paarl Hospital儿科部捐赠了两台大型专业冰箱,用于存储儿童食物与药品,帮助孩子们度过难关。随后,又向约堡最大的新冠病毒检测中心之一的 Charlotte Maxeke医院捐赠了价值10万兰特的防疫物资和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用品,有力支援南非当地防疫工作。
二、总结与感悟: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海信已成为南非各地广受欢迎的品牌。凭借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完整产业链,海信产品和服务辐射到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十多个国家。同时海信南非公司坚守“三明治”管理文化的初心,砥砺前行,孜孜不倦的贯彻着扎根当地,回报当地社会的品牌本土化运营思路,近年来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品牌实力,海信不仅将千余名待业青年培养成售后,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更用源源不断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拓展商业规模的同时,始终把回报当地社会的公益活动放在经营的重要项目:捐助南非红十字儿童医院;每年在曼德拉日参与社区服务,坚持开展对南非当地孤儿院、儿童医院和敬老院等福利机构的援助活动;在当地贫困学校设立海信奖学金,帮助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作为中国“走出去”的第一批企业,海信南非公司凭借“三明治”管理文化坚定的走过了25年的峥嵘岁月,“达则兼济天下”,在海信国际化的伟大征程中,必将进一步孕育“三明治”企业管理文化的本土化治理初心,扎根当地,扎根非洲,在这新时期伟大变局的时刻,南非海信公司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提升经营质量、拓展产品门类、力拓出口市场,把南非海信打造成中南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两国人民友好重要成果,打造成中南双方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让中国制造成为非洲大陆上最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