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为流行和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分享生活的重要工具。拍短视频记录身边生活,成为众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通过短视频的窗口,看见与被看见的人们产生联结,资源流动起来,创造出了更多可能。正在到来的5G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它改变了互联网生态。
然而,由于短视频本身的特点和制作技术的限制,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如何更好地利用短视频实现营销和传播效果,已经成为当前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编辑制作具有多样性、创意性、个性化等特点。短视频的内容形式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数字化的趋势。因此,本文认为,时至今日,短视频看似很火,但是其实平台的流量天平已慢慢倾斜,我们可以看到在爆款视频中,2分钟左右中长视频出现的频率更多。对于平台来说,中长视频更能留住用户,用户对平台创造的价值也更高。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或许是一个机遇。
传统媒体做短视频可以从三方面发力:
内容生产上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和产能。
内容分布上全网分发,两翼齐飞。
融合创新上与自媒体合作,抢占C端。
传统媒体做短视频新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规定时限与内容完整性难以实现平衡。
内容分发模式不够成熟。
短视频新闻制作人才匮乏。
传统媒体目前做的短视频主要还是新闻类,这是主流媒体的主营业务也是主要影响力,但短视频新闻出现爆款却不易。如果要实现变现要做成产业,还是要做非新闻短视频,而且要企业化经营,成立面向市场的专业公司。与此同时,也不能单一做短视频,要结合直播和图文,不断完善短视频生态结构。此外,还要探索短视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传统媒体短视频既要取长补短(取自媒体所长,灵活多变,敢于创新),也要扬长避短(扬主流媒体所长,公信力背书)。对于短视频新闻还要长短结合,既要抢第一落点(时效),也要抓第二落点(深度)。
传统主流媒体要做好短视频还需要更大决心和更多创新,如何做好短视频?不少地方融媒体表示困难重重,许多媒体还在起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短视频传播的重要性,不能实现从“精英”向“大众”媒体的转换。
2、从思维观念上而言,仅仅是把制作的视频搬到网上做内容的搬运工,距离满足用户需求的“互联网 ”的内容提供还相差甚远。
传统媒体短视频能否破圈?如何突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谋定思动。
内容定位:强化监督、深耕服务、紧跟热点。
对于区域性传统融媒体而言,进入短视频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短板同样明显。短板是经验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优势是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以及内容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节目制作原则,通过专业化的内容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融合,开创属于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强化监督,精心打造权威品牌相较网络平台上的其他视频媒介,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使其在舆论监督方面具备先天优势。2022年上半年全市正在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而努力,并就此开设了专栏,对一些不文明现象、个别小区的脏乱差等进行曝光。比如,某小区存在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阻碍居民交通的问题,在融媒监督报道的推动下,社区迅速行动,利用有限的空间“内部挖潜”,在居民楼和绿化带之间的空地划设停车位。前期的曝光、曝光后的整改、整改后的效果等,均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简短有力。类似建设性舆论监督,有助于更好地树立主流媒体的权威品牌。
深耕服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社区如何治理,关系居民的切身利益。为更好地助力社区治理,爱城阳APP发起成立“社区联盟”,迄今已有中心城区的100多个社区加入。当下老小区改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如何打造微景观,让小区更宜居更有品位?那些焕然一新的小区有哪些独门秘诀?通过“社区联盟”这个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和各个社区的“当家人”面对面。同时,通过短视频报道,与公众分享一些小区的好景观、好做法。
紧跟热点,着力创新报道形式在海量资讯、热点频换的当下,区县融媒体应注意迅速把握社会热点,拓宽报道视角、创新报道形式。2021年8月30日,新学期开学前夕,爱城阳APP发了一则短视频寄语中小学生《一起加油!》,具体内容是:通过东京奥运会上夺得举重金牌的选手画面,鼓励中小学生,带着奥运的拼搏精神走进新学期,强身健体,一起加油。开学前夕奥运余热尚在,短视频巧妙地将奥运、学习、“双减”、体育锻炼等要素整合在一起,以奥运冠军在训练场上的拼搏精神,成功打动受众,尤其是触动学生家长的心弦。短视频发出后点击量就超5万,家长纷纷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鼓励孩子。
“短视频形式的加持颠覆了传统的固定观看模式,让伴随化、碎片化观看成为可能,但是也应警惕新的媒介形式对人们思维的改体主流地位的动摇。因此,在做好内容的同时,也要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影响力变和对传统媒,拓展受众群体。
其次,以重大报道为契机锤炼视频生产力。比如台风“烟花”来袭,我们派出6路记者奔赴受影响严重的地区,第一时间发回大量现场见闻,后方编辑、制作团队整合,多方面、多角度展现台风来袭时的景象以及当地的抗台措施、群众的生活情况。
再次,打磨一批优质短视频栏目。通过团队合作,或是邀请专业人士入驻的方式,做细做精短视频内容,打造精品树立口碑。比如邀请多年专注拍摄野外动植物的摄影人,在爱城阳APP的视频频道开设专栏,向大家分享他拍到的各种精彩视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目前已成为网民媒体使用的主流形态之一。它不仅改变用户媒介使用习惯,也影响媒介生态、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传播模式,对传统融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更带来机遇。基于平台内容的生产模式、消费场景的深度行业嵌入融合、情感关联的商业化流量运营、用户体验的数据价值开发成为视频时代的媒体运行趋势特征。在融媒体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技术引领的媒介平台化建设、优势内容资源的整合利用、新闻生活类短视频的价值提升、长短结合的传播拓展是传统媒体应对短视频平台冲击的策略与思路。笔者认为短视频既是新媒体生态的结构性力量,也是融媒体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当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十分重要的一步。因此,传统媒体应该把短视频放在战略高度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