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红色档案开发利用 倾力打造红色文旅产业

作者:杨琛  来源:中共济南市市中区委党校馆员  日期:2025年6月18日

红色档案是记录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深化对红色档案的认识和激活其多元价值,倾力培育红色文旅产业,对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红色档案的价值

(一)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红色档案记录了众多革命先烈的事迹和贡献,鼓舞人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红色档案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激励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坚持奋斗不止,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红色档案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重要贡献。

(二)提升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境界

红色档案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如磐信念和初心使命,收集并利用好红色档案资源,一方面有助于维持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坚定广大党员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档案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众多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这些事迹和品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通过学习和感悟红色档案,能够更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倡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

二、当前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济南市市中区为例

市中区做为济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机构旧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代表性的中共山东首个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成立于市中区经七路103号(现济南育英中学校内),早在1921年王尽美等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就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位于我区的济南战役纪念馆目前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联合公布的首批45家“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还有坐落于清真北大寺内的我党早期女革命家郭隆真纪念馆等。近年来,红色档案资源活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挖掘整合力度不够

当前大多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程度低、规模小、分布比较零散,部分档案保存状况较差,亟需进行修复和数字化处理。一方面,有的红色档案零散分布在各部门并且在数字化利用方面工作进展不平衡,导致一些档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市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拍摄了红色档案类专题片,但因为红色档案零星分布在不同部门,存在多头管理、多线联系等问题,加之在红色档案数字化利用方面缺乏全域统筹,导致宣传效果打了折扣。另一方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有红色档案资源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如宣传教育、展览展出等公益事业,但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还比较欠缺,与区内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没有叫得响亮的红色档案品牌,没有形成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等多业态协同发展的档案产业体系。

(二)影响力不足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大多数人无法直接接触到红色档案,无法深入了解其中的珍贵资源和历史价值,造成红色档案在普通大众群体中的影响力尚显不足。比如市中区档案馆举办了第十六个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活动,向外界展示了单位捐赠和个人捐赠的诸多红色档案,十分亮眼,有效推动了红色档案活起来、热起来,充分发挥了红色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但由于场地有限、资金不足,红色档案的展示利用主要集中在各个机关部门之间,对于普通公众的展示渠道有限。据粗略统计调查,对我区有关红色地名档案回答知道或了解的人群比例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能达到百分之九十,而像经二纬一路口西北角的“黄河九烈士”关押地、中山公园内由王尽美组织发起“励新学会”成立大会的“四照亭”等红色地名档案,知道或了解的人数只占统计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区内大多数红色档案社会覆盖面较窄,影响力较弱。

(三)宣传立体性不足

部分单位在红色档案宣传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多样化宣传手段尚显匮乏。一些单位对红色档案的教育和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未列入年度整体工作安排,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足,另外在拓展利用立体化的红色档案传播新媒体平台方面能力不足,导致红色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调研得知,红色档案馆藏主体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媒体搭建的立体宣传模式,红色文化的宣传依然依赖于观光旅游、电视等传统媒介,缺少如网络直播、视频平台、数字出版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广泛参与,文化宣传模式过于单一。

三、探索深化红色档案资源的有效路径

(一)共建共享,提高档案效能

一方面要树立档案开发利用的共建思维,协同各相关部门提高红色档案规范化的整合、组织和管理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红色档案的利用效能并与外界形成合力,可将红色文化在不同产业中渗透,打造连锁产业链,创建新的文化收益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红色精神和革命事迹中蕴含的文化旅游热点,深入分析吸引客流的措施方法,结合日渐兴起的旅游休闲模式,聚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倾力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档案共享技术标准,更好保护和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实现红色档案利用的最大效用。

(二)多种形式,传承红色文化

移动互联网和新型社交媒体的发展壮大,为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档案主播宣传等,可以将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如四川南充市档案馆联合市档案局精选全市各级档案馆、纪念馆馆藏的14件珍贵红色档案制作读档视频,仅在“南充见”APP上的浏览量就接近200万次。又如天津积极探索宣传红色档案文化新途径,开通“天津市档案方志”抖音号,发布红色短视频,在“天津市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开设“红色记忆”“追寻先辈足迹”等专栏,生动传播红色档案文化。此外,还可以探索建设5G高新视频红色教育基地,如VR体验厅、4D电影、多媒体沉浸展馆、全息展室、沉浸式演播室等,采用声、光、影、电视现代技术,让沉睡的红色档案资源“苏醒”过来,将红色档案资源中的故事和历史情节进行再现,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档案资源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三)数字赋能,助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其中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从而得出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自动分类和索引,搭建自动化智能化的分类与索引功能,实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自动化智能化归类与标注,提升检索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读者还能凭借关键词、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检索,快速找到所需的红色档案资源,提高其利用效能。再次,还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手段丰富参观方式,上线数字展览馆,通过3D拍摄和VR技术开发“线上观展”项目,制作红色微视频,再利用各媒体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充分积蓄“数字赋能”,助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四)关注受众,构建全方位红色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就要做好顶层设计,运用系统性和链条式思维对市中区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力争把教育、科研等机构部门融入红色教育链条中,搭建全方位的红色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做好受众的细分工作,充分掌握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对于类别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他们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兴趣点、需求和喜好。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红色书目的编写,经教育和出版等相关部门审核后,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类教材,深入学习并活化掌握包含党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相关教材内容。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