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运行连接的纽带,是最基本的法律关系。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产品质量、社会信誉。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面推进依法从严治企等新形势,都对企业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强化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必要性
依法合规,它通常包含以下三层含义:遵守法规,即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遵守规制,即企业内部规章包括企业的商业行为准则;遵守规范,即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广义 “合规”泛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包括全流程各个环节中合规。狭义的“合规”是指遵守规制和规范。
(一)强化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依法治企的必然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国家法律法规不断补充、修订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建立,使得企业面临的法治监管更加严格。国资委也明确要求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努力将央企打造成为对外依法经营、对内依法治理的法治社会模范成员。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最高准则,而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通过合同来运行,强化合同依法合规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基本要求。
(二)强化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
油田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管理格局复杂,专业多、层级广、技术和劳动力密集、风险高、防控难度大,年均签订经济合同达6万多份,总金额1200多亿元。从历年来的诉讼案件来看,合同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把住合同的这个关口,是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所在。每一份合同依法合规签订、履行、终结,必将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治本之策。
(三)强化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规范生产经营的必然要求
合同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从项目的论证决策、前期的相关审批到具体的合同签订、履行,无论是从实质的内容,还是在程序上,依法合规贯穿于实施的全过程。企业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依法合规,“守合同、重信用”,树立起“对内讲制度、守规章,依法管理;对外讲诚信、守合同,依法经营”的企业良好形象。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多年来,油田持续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分层级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应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合同全过程管理,合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面对新的形势要求,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合同不能及时签约,管理运行体制制约是主要原因
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补签合同的现象。补签合同既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又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一旦出现环保、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时,举证困难,往往导致我方担责。
补签合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油田生产经营运行与管理制度要求的冲突。根据合同管理制度规定:“合同主办部门应根据生产经营计划、预算或签报等订立合同”,但生产经营计划或成本预算下达滞后于实际运行的时间,部分年度连续性生产经营业务从发起合同时就已经滞后。
补签合同次要原因在于,项目前置审批程序对合同及时签订的影响。近几年来,油田及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管理制度和要求,包括内部控制手册、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油田市场准入制度等,规定了合同主办部门先办理前置审批后,方可签订合同。前置性审批不到位或者先实施后补办前置性审批都直接影响到合同及时规范签订。
补签合同还因为油田外部市场业务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制于甲方。由于外部市场的客观情况,油田单位无法控制合同的签订,因此也存在部分补签合同的情况。
(二)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亟待进一步强化合同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突出表现在:合同文本质量不高、审查审批效率低、人员业务素质急需提升等。究其原因:
一是合同主办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要求。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后,合同发起的具体工作,由过去的专职合同管理员办理改变为下沉到合同主办单位或部门,部分合同主办人员虽然经过多次的培训,基本操作已经掌握,但深层次的合同管理专业知识、业务素质,难以在短时间达到要求。
二是合同审查审批流程节点多、效率低。一方面企业本着从严管理的原则,设置的审批流程充分考虑满足制度要求和管理部门方方面面的监控,造成环节多、流程长;另一方面部分审查审批人员还不适应网上审批,待办业务处理不及时、审批质量不高等,也大大影响合同审查审批的效率。
三是合同文本条款还不够规范。勘探开发生产涉及经营业务广、合同类型多,油田结合实际,在制修订、应用标准文本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历次的审计、内控检查中,还是发现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不规范的问题。
(三)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不强,合同管理违规处罚力度小
油田合同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缺乏依法合规的意识。老习惯旧做法,把合同理解为仅是结算的一道手续,早签晚签都行;风险意识薄弱,往往以生产急需或抢险抢修等客观原因为由,项目先实施后签订合同,甚至到项目结算阶段才补签合同;不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出现争议不及时维护企业的权益;这些现象都给油田带来大量的经营风险。油田对检查发现的合同管理违规行为,提要求批评的多;但真正考核处罚的少,导致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强化合同依法合规运行的建议
油田应始终严格遵守“违法违规的事一件不做、违法违规的钱一分不赚”,将依法合规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贯穿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
(一)提升依法合规意识,建设依法合规管理体系
首先,提升依法合规意识。要加大依法合规宣讲力度,以“依法治企、合规经营”为主题,采用案例宣讲、经验推广等多种方法,把依法合规的理念宣贯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制度要求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压力层层传递至每一个岗位。
其次,建设依法合规管理体系。编制统一的依法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依法合规管理规范,明确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内容等,成为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行为规范。
第三,将依法合规落实到合同全过程管理中。从合同准备到合同终结的每一个环节,从对方相对人资格审查、合同文本起草到违约责任的追究,都要严格依法合规运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合同滞后问题
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对制约合同及时签订的制度规定进行修订,解决合同签订依据的“瓶颈”问题,源头上解决合同补签问题。一是对年度连续性生产经营业务,签约单位可依据预测的工作量和费用,在项目实施前签订合同,突破原有管理制度的要求。二是对涉及油田及各部门前置审批控制的生产经营业务,主办单位、审批部门需要明确上报时间、审批周期,消除影响合同及时签订的不利因素。三是对外部市场业务,在当前规范管理的大环境下,主办单位积极与甲方沟通、协调,用合同来固化双方的责任。
(三)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筑牢依法合规管理基础
做好各项合同基础管理工作是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也是合同管理依法合规的重要基础之一。一是加大合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合同主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二是结合油田实际,进一步补充、修订标准合同文本,细化规范质量、安全环保及违约责任条款,提升合同文本质量;三是优化流程节点,促进系统顺畅运行,齐抓共管,提高审批效率,保障合同及时签订。
(四)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加大依法合规管理考核力度
按照依法合规管理的要求,改进现有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合同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内容与方式。不仅考核单位领导班子,也要考核其他的合同经办人员、管理人员和审核人员。对领导班子重点考核签约及时率指标完成情况,增加其在年度经营承包考核中的权重;对合同审批和经办人员,重点考核合同审批时效和审查质量。同时,对于因不及时发起合同的,严格追究合同主办部门领导的责任;对于延期审查审批、审查把关不严等严重违规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法律事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