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作为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是中韩经贸交流的桥头堡,中韩自贸区建设将为威海工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我市工业也面临着高端产业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严峻形势,这就要求我市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尽快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抢占更多先机,实现借力加快发展。
一、中韩自贸区为威海市工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威海与韩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基础设施完善,工业门类齐全,各种发展要素聚集,投资合作、贸易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条件,是发展中韩经贸合作的重要增长极。韩国为摆脱狭小国内市场的制约,急需进行产业转移,而威海也需要引进韩国的先进管理和技术,开拓通过韩国面向欧美的巨大市场。中韩自贸区建设恰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威海与韩国的合作潜力无限。当前,威海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科学发展,是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韩国拥有先进的科技、节能、环保、生态产业技术,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可以利用的重要战略合作资源。中韩自贸区一旦实现,威海城市开放水平将有明显提升,将会成为双方产业合作高度聚集的地区。我市的海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都能乘上“自贸区”的东风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本地企业也能够“走出去”,利用韩国的人才优势和研发资源进行投资,从而在国际化进程中推动自身发展。
二、威海市工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与韩国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相比,我市尚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全市工业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实施“3 4”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朝着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近期出台了《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加快四大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并将于近期编制完成七大产业集群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各产业集群详细的发展目标、重点、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我市现已有工业企业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5家,从业人员53万人,总资产3579亿元。全市拥有36个工业行业大类、306个工业行业小类,工业产品种类达3000多种,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为骨干,以新信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制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竞争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1%,高于同期0.1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人3208.7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利润225.7亿元,同比增长12.43%;实现利税314.2亿元,同比增长11.83%。
与此同时,我市也面临产业不完善、自贸区内城市之间竞争加剧的挑战。与青岛、烟台、大连等临近城市比较,我市城市规模小、高层次人才少、工业优势不明显。自贸区建成后,韩国很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会进入威海市场,资金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不注重创新发展的中小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的企业应该做好准备,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三、中韩自贸区对威海市工业的影响
通过对我市七大产业集群开展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各产业集群目前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各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对2007—2012年威海口岸对韩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调研,分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轻工、运输装备、化工、建材、医疗器械等九大类产品的对韩竞争力,研究了中韩自贸区建成对我市产业发展的影响,趋利避害,对中韩自贸区谈判关税产品目录提出了建议。
(一)对我市重点产品的影响。根据威海市海关提供的2007年到2012年威海口岸对韩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市出口韩国的商品主要为电子信息产品、纺织服装、机械设备、食品和轻工产品,进口商品主要为电子信息产品、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分行业来看,电子信息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双方贸易中占比很大,我市已经成为韩国电子产业重要的加工基地;纺织服装,我市对韩出口贸易额大大高于进口贸易额,可以看出,我市纺织服装产品在对韩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机械设备,我市机械设备对韩出口以配件为主,进口商品则以各种成品机械为主,凸显了我市机械设备在对韩贸易中尚处于弱势一方;食品加工,我市对韩出口贸易额远远高于进口贸易额。可见我市农副产品在对韩贸易中的优势很大;轻工产品,通过对双方进出口商品分析可以看出,韩方的光学元件、相机镜头等高科技轻工产品好于我市同类产品,而在家具、生活用品等低端制造产品方面,我市产品占优势;运输装备,由于我市为韩国造船企业的重要加工地,船舶产品在对韩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汽车制造量大,我市汽车零配件在韩国也有很大的市场;化工产品,我市轮胎产品在韩国具有市场竞争力,在化学制剂、化工原料方面韩方处于优势地位;建材产品,我市建筑建材制品在韩国市场优势很大,韩国石棉纸等系列产品为我市紧缺商品;医疗器械产品,我市医疗器械产品相对于韩国同类产品性价比较高,在韩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从调研分析可以看出,我市在纺织服装、农副渔产品、机械零配件、轮胎、汽车零部件、家具、日用生活用品、建材、医疗器械等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建议将这些产品列入零关税产品中;而在高端电子产品、光学仪器及器具、合成纤维、专用机械设备、化学制剂、化工原料等产品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建议列入“敏感产品”目录,暂时给予关税保护,待产业发展壮大后再逐步开放。
(二)对我市重点产业的影响。从目前中韩的经济发展和制造业产品现状来看,中韩分别位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和中高端,双方产品互补性和依赖性较为明显,这为中韩自贸区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基础。不难判断,建立自贸区后,中韩相关经济指标将有明显提升,贸易关系将更为密切,与此同时,自贸区的建立也会给各个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中韩自贸区建立后,我市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会占有比较大的优势,预计能够借助机遇得到发展的有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建材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据近几年我市对韩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市纺织服装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目前还受困于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会促进的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加速发展,同时推动该行业引进、融合韩国在纺织面料、服装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和创意,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食品加工产业,与相对发达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韩国的农业和农民长期依赖政府的扶持和鼓励,而我国基于较低劳动力成本水平下的农渔产品价格低廉,农渔产品竞争力较强,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我市的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取消关税的优惠政策还将会促进农渔产品的来料加工量。建材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产品由于在对韩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也会得到较好发展。
在高科技产品及高端制造业方面,我市部分产业将会受到冲击,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运输装备产业和化工产业。电子信息行业,韩国的电子产品由于科技含量高,极具竞争力,如果解除贸易限制,其成熟的技术与优惠的价格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造成巨大冲击,我方应在电子产品方面进行限制,加大该行业自主产品的保护力度。机械设备产业,韩国的工业化程度高于我国,专用机械设备、成套设备产品优于我市同类产品,机械零部件产品我市占据优势,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会促进零部件加工产业,而冲击我市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运输装备产业,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会受到冲击,汽车零配件产品会具有更大的市场。化工产业,鉴于韩国石化产品具有较大优势,取消关税后,化工产业会受到较大冲击,但由于我市化工产业规模较小,所以对我市工业影响不大。
四、对策措施
(一)实施产业集群“3 4”发展战略,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抓住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机遇,深入贯彻实施产业集群“3 4”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信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制品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4个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已制定了《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政府,下一步抓紧制定其他五个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促进威海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对韩合作载体建设。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双轮驱动”的原则,加快实施市场主体培育“2 1”工程,推动100户骨干企业膨胀、100户高成长企业提升、100户新兴企业“小升规”,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创新能力、市场体系“三个建设”,促进市场主体扩总量、增数量、上规模,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打好基础。
(三)加快引进先进装备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技改项目购置设备贴息、企业购置设备增值税抵扣等优惠政策,引导我市工业企业尤其是电子、汽车等生产企业加大与韩国的人才、技术交流,加快引进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和先进经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我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四)筛选储备重点合作项目,为对韩全方位合作打基础。抓住韩国产业转移机遇,结合我市“3 4”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海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筛选一批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合作项目,利用国内外重要展洽活动进行宣传和推介,为下一步对韩产业对接和合作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威海市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