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任志强,那个种树的老头

作者:宋磊  来源:企业界  日期:2015年8月14日

    五一劳动节,内蒙古阿拉善苍茫大漠里,走来一个戴着墨镜,身着迷彩服的老头任志强。他拿着铁锹,三四下便挖得圆坑,跪着将梭梭树苗种下,并向周边人群讲解着,“用大桶再浇一桶水……”

    对沙漠里的各种生物,任志强已是颇为熟悉。他清晰得记着,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五任会长,去年自己在阿拉善从事公益137天,今年这个数字或将超过160天。原因则再简单不过,64岁的他,从华远地产董事长位置上退休了。

    在他前面还有四任会长,分别是刘晓光、王石、台商韩家寰、冯仑。任志强更笑称,自己热衷阿拉善公益,是被刘晓光“忽悠”的。巧合的是,同是地产大佬的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近日也传出退休消息。

    任志强回忆,当初刘晓光以请客吃饭名义,把几十位朋友邀到北京翠宫饭店,结果一进门门就关了,被告知不为阿拉善捐款的出去。这几十人的名单里,不乏多个房企老板,如王石、胡葆森、潘石屹、张宝全等。虽然大家都知道是玩笑话,但最终还是参加了组织。

    上述一幕发生在十多年前,俨然成了地产大佬的风闻趣谈。时间再向前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任志强、刘晓光、王石、冯仑代表的第一批房地产企业家发迹,四人正值当打之年,更是意气风发。但地产行业历经20余年发展,四人如今分别到了64岁,60岁,64岁,56岁,进入退隐状态。正值壮年的国企领导和经理人逐渐接棒,扮演起各个房企的掌舵者。

    华远地产一位高层表示,凭借任志强个人影响力,一招手引来数亿元融资毫无困难。但华远地产没有大举融资拿地扩张,也是因为任志强的定调,保守或者说稳健发展。

    而任志强退休,成为种树的老头之后呢?

    野蛮生长年代,地产大佬光环巨大,为企业发展提供种种便利。大佬的强话语权,也导致如果个人判断失误,企业要走上弯路;而进入白银时代,接班人团队色彩内敛,在扶大厦之将倾上的能力和决断力上或会略输大佬一筹。但却可通过构建完善组织,制度流程以及精密调研,确保企业的稳定航行。

    “企业创始人个性是否鲜明,和企业的规模没有直接关联。”睿信致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郝炬说,但比较常见的是,创业者经历创业过程,企业对他的信服,是接班人无法企及的。故而,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二代管理者都略显内敛低调。而在地产行业,交接班才刚刚开始,未来5-10年内将会有大量企业面临交接班问题。

    这是围绕光环的一种悖论,却因为年代更迭,每家房企无法逃开。

    退休后的抉择

    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呐喊,是退休后的刘晓光,要做的一件大事儿。此前他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可能进行中国中小城镇的城镇化研究,这是个牵涉城乡二元结构、教育、就业的热门问题。

    而在任志强的退休规划里,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做公益:过去金融博物馆读书会主要在北京举办,6月份任志强要让读书会进入上海,并在今年扩大到10个城市。其余的时间主要留给阿拉善。

    防沙种树,在阿拉善,任志强不是没碰到难题。他的团队曾经种过沙荆、旱柳。为防止骆驼和羊啃食,还专门设置了铁丝网。但最终基地树绿了,很多农民却把铁丝网绞了,让羊进入把树吃掉。任志强开始明白,必须让农民因保护环境致富,才不会再继续掠夺自然。

任志强种树的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而来,再签订合约,种完树后归还农民。因为具备嫁接肉苁蓉的能力,梭梭树成了理想的种植对象,农民每亩每年平均能收1600元的肉苁蓉。而梭梭树,也让不具备种植粮食能力的沙漠,逐渐变绿。在苏海图,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已保护7.5万亩土地,农民合作社开始主动种梭梭树。

    在阿拉善的沙漠里,有一片树林,总共五万颗梭梭树,以潘石屹的名字命名。任志强说,这是潘石屹的儿子结婚,冯仑送的50万元财礼。最后,这50万元就变成荒漠里的五万颗梭梭树。他小声嘀咕道,等以后信号好了,小潘可能在家里就能看到树林长势了。

    任志强还大力推广节水小米。根据他的测算,小米每亩每年需要300-400立方米水,目前当地大量种植的玉米则需一千立方米。种植小米,农民每亩每年收入2300元,玉米为1800元,既省水收入又高。任志强计划,今年在阿拉善种植小米6000亩,明年达到3万亩,今后逐渐种植小米20万亩。“现在我们弄完,连新疆都来学。”

    他希望大众接触公益,改变浪费的习惯。“我在飞机上拿一瓶水喝,剩下一半会带走喝光。但你看车上剩一堆瓶子,哪个瓶子都喝两口。”“你们都拿餐巾纸,我拿手绢。有本事你们也拿手绢,掏出来给我。”

而仔细翻阅王石5月以来的微博,除了关注阿拉善、尼泊尔和老年痴呆症公益,还有就是游学剑桥的生活,赛艇等运动话题。最新一条写给汶川,“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悼念,既然走过了死亡,就要好好活着”;而冯仑,除了不断有新书面世,更多精力则留给了立体城市。

    和国企的领导不一样,民企老板“退隐”可能不用让位,但赋闲放权的意味却不少。

    大佬光环背后

    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地产时代,地产大佬都带着雄姿英发、挥斥方遒的光环。尤其从90年代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这个行业就不乏一夜造富的故事。而再看市场,从2003年到2015年,北京华清嘉园每平米房价已由6000元涨至6万元。正常市场下房子不愁卖,只有少数几次,和经济危机、猛烈调控有关的特殊时期。

    任志强被大众追捧,就和多次精准预测房价涨跌有关。但一个问题却也悬在大家头顶:如此强大的个人光环,以及精准预测房价的能力,华远地产的规模却为何一直未能做大  2014年,华远地产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43%。而万科的规模却一骑绝尘,2014年营业收入达到1463.9亿元。

    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源自不同的发展抉择。2004年,王石选择退守幕后,第二代领导人郁亮接过权杖,并抛出震惊业界的千亿计划,当时万科销售额仅有60多亿元。而华远地产,则一直延续保守打法,这种打法源自任志强。尽管,他认为保守和稳健是划等号的。

2001年,华远地产和华润正式分手,任志强开始组建新华远。“跟华润分手以后就很保守,任何一次我们都不会有现金流风险,就因为相对保守,相对保守不利于迅速的规模扩大。”任志强说。

    第二年的春节,任志强组织员工在北京郊区的农家乐吃饭,所有人连一桌都未能坐满。一些年轻的员工说着,要继续做大企业规模。财务总监却给任志强提意见,96年前华远是地产企业老大,但后来经济危机,员工都把自己家甚至亲戚朋友的钱借来帮公司度过难关。新的华远,绝不能玩命,不要盲目追求大,要挣钱也要安全。

    2008年,地产行业又迎来了巨大考验。如今的华远地产总经理孙怀杰,彼时还驻扎长沙。他记得任志强传达了两个原则,哪怕企业再困难,不能裁掉一个员工,不能影响大家收入。当年,华远地产果然没有一个员工被动裁掉,企业也靠稳健顺利挺了过来。

2015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发布,华远地产销售额排在148名。任志强却仍然认为,华远是家足够优秀的公司。他看中的指标是经营绩效,华远排名第十名,万科甚至未出现在前十榜单。任志强说,自己承认去年总想着退休的事,这项指标有点下降,但从企业层面来看,经济效益好、净资产回报率高,这才是最重要的。

    “老板”,孙怀杰这样称呼着任志强。他说,老板说过三个原则,华远地产今后仍要坚持,第一是对股东负责,第二是对企业负责,第三才是对员工负责。如果不给股东解决好问题,没人投钱,这种铁公鸡上市公司很多,但华远地产不做。华远地产这些年一直坚持现金分红。

    他也并不认为,新一代接班人一定会活在地产大佬昔日庞大的阴影下。任志强在任的时候,对员工多是说得少,但自己做的多,身教胜于言教。孙 怀杰甚至教育自己儿子,一辈子就要跟这么一位老板,“不存在干政的问题,阴影的问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