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区域性金融中心,很多人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其实不然,金融中心是成熟经济的一个标志,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平日里,我们买房贷款、投资理财、炒股投保等等一些金融行为,都离不开金融机构。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如果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经济增长动力往往也越大。反过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区域也更容易聚集到经济资源,有力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今年9月份公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报告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成都、杭州、重庆、南京、苏州、大连、武汉、西安、郑州、宁波、青岛、厦门、济南、沈阳、无锡、长沙、福州、昆明、哈尔滨、乌鲁木齐、合肥、长春、南昌、南宁、石家庄和温州。(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信息网第七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2015年9月23日)
【各地正在建设什么样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早在2011年,人民日报就曾经撰文引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的观点,认为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具备实体经济发达、货币和存款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教育水平和人才条件3个条件。
根据第七期CDI?FCI的数据显示,在趋于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中心呈现加速发展、逆势扩张的发展态势。31个中国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所占所在城
市GDP的比重平均值达到8.7%,显示金融业及金融中心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北京和深圳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通过监测显示,在15个副省级城市,深圳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2014年金融业增加已达到2237.5亿元。其他的14个城市中,广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大连、济南、青岛、宁波、西安、沈阳、哈尔滨、厦门、长春都有不俗的表现,呈现多样化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局面。
以武汉为例,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武汉金融业历史悠久。据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公布的2014年《武汉金融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14年末为止,武汉市共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88家,其中总部设在武汉的有16家。武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值23741亿元,比年初增加2497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截至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46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6268亿元。
据中新社2015年1月5日报道,未来5年,武汉市欲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00亿元人民币,并形成以汉正街为核心的两江四岸金融核心区。按照规划,武汉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中部金融中心、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国性专业金融中心及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到2030年,建成以专业金融为特色的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0年武汉市金融空间发展规模将不少于3.5平方公里,并形成“一心、两核、资本谷”的空间结构。
规划还提出,将充分发挥武汉在华中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武汉城市圈为突破口,推动湖北及华中地区金融市场共同建设,辐射“长江经济带区域”。
但一个仅仅容纳狭义金融机构的街区不能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负责人吴庆认为,大多数金融业务的完成,有赖于其他“广义金融机构”的配合。这些机构包括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公募和私募基金、各类交易所及其登记结算机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估机构、公证机构等等,没有这类机构入驻,金融中心将徒有虚名。并且,聚集在这个街区的金融机构之间、这些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非金融机构之间,在这个街区里发生大量的金融交易。
据大连新闻网报道,2015年11月6日,大连市人大法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条例》审议通过情况。
据了解,2009年,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被纳入辽宁沿海开发开放国家战略,6年来,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坚持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截至2014年末,大连全市金融总资产达2.16万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2万亿元和1.1万亿元,在东北地区率先双破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末的5.9倍和6.6倍。实现保费收入199亿元,证券交易额2.6万亿元,期货市场实现交易量7.7亿手,交易额41.5万亿元。全市共有各类金融及融资机构701家,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资,金融服务、融资服务、中介服务种类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新华网福建频道2015年9月29日报道说,作为拥有全国唯一冠以“两岸”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厦门在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不断先行先试,为大陆对台金融合作树立了典范。目前正在打造包括台商台胞金融服务中心、台资金融机构互联中心、陆资金融机构互联中心、两岸人民币代理结算清算中心、两岸货币现钞调运兑换中心和对台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在内的“六大金融合作中心”和包括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平台、两岸跨境投融资平台和两岸特色金融产品研发平台等三大金融创新平台,两岸金融合作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在深化两岸银行货币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厦门市不断做大人民币代清算群,充实代理功能与内涵。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67对厦门和境外银行机构签订人民币代理清算协议,其中台湾银行机构有24家,累计完成人民币代理清算总额445.24亿元,占福建省总额的4/5、大陆总量的近1/10。自2014年1月启动以来,厦门市对台人民币现钞调运业务累计调运46.57亿元。
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其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建设进程复杂、建设周期长是两个特点,另一方面,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其坚实的后盾,否则无法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高标准需求。同时,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城市金融环境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明显,这将从一个侧面促进城市发展。济南市的金融中心建设就是一个例子。
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金改22条”),提出济南将打造区域性的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机构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中心。
2014年4月,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在济南投入运营,多项创新产品和服务填补行业空白。
2014年9月1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济南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新闻发言人介绍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有关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看,济南也形成了三大金融中心功能区:位于市中区的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位于文博片区的济南中央商务区和位于高新区南部的汉峪金谷。
【金融业发展也要谨防战略失误】
在2015月9月24日和讯财经一篇报道中,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的分析说,“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不少地方把振兴经济的目光投向了金融业,期望通过建设金融中心、发展金融业来实现经济转型,支撑经济增长。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有很大关系。发展金融业非常重要,但发展金融业也非常不容易,中国搞金融业,要考虑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要考虑与实体经济的主次问题。否则,金融业发展过于激进,只能给这个国家留下一堆风险问题,并且制造出新的结构问题。”
据《新快报》1月22日报道,“有关负责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说明时透露,广州今年把GDP增速确定为8%“比较稳妥”。工作目标方面,广州要打造成为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际航运中心和华南交通枢纽。……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广州城市定位的表述出现微妙变化:三中心一枢纽,这些名词耳熟能详,却唯独不见“金融中心”的表述,不消说“国际金融中心”,就连过去常提的“区域金融中心”都没有见到。”,文章说“广州金融业多项指标均输给同一区域的深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口号当然底气不足。不少专家认为,为避免内部竞争,广州应该与深圳错位发展,共同谋求珠三角地区在全国金融业的领导地位。……在金融方面,广州也应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正如有关负责人所言,广州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应为佛山、东莞、中山等市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这无疑是更为务实的思路。”(来源:《新快报》2015年1月22淡化“金融中心”提法,广州城市定位如何求变? )
【智库观察】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支柱产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全国各地对金融业的高度热情,也要找准差距,抓住机遇,立足于实体经济,做到稳中求进。既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快地方法人机构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落户等方面进行探索,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带动力;又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金融领域创新上有所发展。最后,要坚持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永恒主题,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