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姬生斌  来源:  日期:2016年3月9日

    自200979日开始接触绩效以来,参加了很多有关绩效管理的培训,针对绩效管理工作也纠结过、思考过。借助这次分享,我想从理念和技术两个层面,同时结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内容尝试着去解读绩效管理。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商榷

企业管理=绩效管理   企业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绩效管理。如果没有绩效,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不抓绩效的管理,就是假把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长期坚持做绩效管理的主因,也是把全面绩效管理列入公司五tm管理的根源所在。 

不论是个人管理还是团队绩效管理,要获得切实的高效,自身首先要“积极主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对待绩效管理工作,没有自动自发的觉悟,再好的理念和技术都是无本之源;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绩效管理工作从哪儿开始就在哪儿结束,不会得到实际效果! 

一、首先从理念层面谈一下个人的感受!

(一)、绩效管理,就是目标管理。 

德鲁克大师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从根本上讲,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 

德鲁克是基于为企业的管理提效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概念。我把它理解为绩效管理的雏形。从另一个角度上,如果我们把目标管理做好,企业的绩效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目标管理我们可以理解为绩效管理,抓绩效必须首先抓目标。这一点对我们部门经理级人员尤其重要。

    那么我们做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企业利润最大化!

    我们在做绩效管理的时候,设置了很多的kpI;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把kpI当成目标的误区,其实kpI不是目标,它是我们工作中分解的指标。我们的目标、初心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如果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把目标和初心定义错误的话,虽然大家表面都在做正确的事情,但方向错了,就会出现推诿扯皮,反而认为自己还很有理。

       公司从09年开始导入绩效,到如今我们已接受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从技术层面、过程环节、体系框架上都在做,但我们需要不停地、每月或每季度从现有工作中跳出来,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绩效目标和初心。绩效管理要让组织、团队、个人不断成长!绩效要使制度、流程、S O P发挥价值!不要为了绩效而绩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时刻铭记最初的初心!  初心就是你开始要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要“以终为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二)。

(二)、绩效管理,就是时间管理。

回顾我们绩效管理的十二步法,包括我们大的项目管理到日常的接待工作等,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限制。如果时间掌控不了的话,结果也就控制不了。掌握时间=掌握绩效,没有时间限制,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没有意义!所以说绩效管理就是时间管理。而时间管理的重心就是“要事第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三)。要选最重要的事情做,而不是全做。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或者部门负责人来讲的话,抓住最主要的工作,把其他工作进行有效授权和监督检查,否则什么都抓不好。

(三)、绩效管理,就是优化资源配置。

引用德鲁克的另外一句话:“管理者就是对企业资源负责任的人。”如果我们对资源控制不好,就失职于管理者的称号。管理者手中往往拥有着一部分别人没有的资源,他需要很好的进行资源配置,让一线员工得到这些资源并可运用资源!让真正做工作的人掌握住资源并把资源合理利用。 

不论是对外,包括客户、供应商、政府、投资者、外界环境等,还是对内,包括公司与个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等;都要有“双赢思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四)。要把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不要看成自己手中的权利。

做资源配置也非常简单,就像我们的BOM表一样。需要我们管理者有非常好的技术。如何做好资源配置?首先对目标对象进行项目分类,再对项目对象进行WBS分解!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根据基本活动匹配汇总到整体项目的资源上。

这里面特别值得提醒的是:不能简单一刀切!因为我们要求员工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工作模板化,但管理工作切不能简单化操作。 

(四)、绩效管理,就是沟通。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绩效培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实现沟通无障碍”,对企业管理者而言,80%在沟通。那么你沟通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确定,沟通就会有问题。

如何做好沟通?要做到叫“知彼解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五)。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通。那么要想了解别人,必须了解自己,且要有包容心;解己,就是抛弃自己的缺点,这个需要很大的勇气。人刺痛自己最薄弱的地方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如果真的能做到知彼解己,我相信沟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举例来说如果会议开完之后,还要延伸出很多的会议这就是沟通不畅。沟通通畅是我们参加会议的出发点和我们的初心! 

二、再从技术层面谈一下个人的感受!

不管绩效管理有多少种工具、多种理念,多种体系,所有的出发点就是PDCA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这个闭环是所有工作这的最基本的方法,也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六、七项“统合综效”、“不断更新”是异曲同工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真正能融会贯通的学好pdca这个工具,并真正的用到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其他所有的工作就都能触类旁通!

最后,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个观点:

管理与服务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即没有服务意识的管理不是管理!服务你的团队,服务你的下属,服务其他部门,无论你在哪里。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