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工程建设在这一进程中发展的尤为迅猛。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科学、严谨的开展项目经济管理风险分析工作。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
1 科学开展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工作时,其理论依据一般都是工程经济学,即经济学与工程学的融合学科,该学科主要是对施工企业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时,一定要科学、严格的进行经济管理工作,这样才可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很好的降低施工成本,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今,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工程建设的数量与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但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便使得施工期间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使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式来降低风险,这样才能促进施工企业和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2 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风险
2.1 投标报价方面
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报价工作时,需要面临很大的项目经济管理风险。现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业主往往在进行设计工作的同时就进行招标工作,可是,很多设计方案都不够科学、全面,因此经常不能包括施工图的所有内容,且经常是在开始施工后才察觉这一问题,这便无法确保报价的科学性,且施工图和设计图的区别也常常会产生设计变更的问题,使得实际施工成本高出投标价格10%左右。所以,施工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时一定要深入考虑投标报价方面的风险,然后使用最高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2.2 合同方面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方面的风险也常常是来自合同方面的,这里的合同通常是说合同签订、劳务方面存在的风险。若业主在签订合同时,不具备较高的平等互利观念,不顾价格的合理性而盲目的压低价格,并且将施工中不可预知施工周期延长、工程变更和进度延误等都转给承包企业,就会使合同签订的风险大大增加。劳务分包风险则常常是由于对施工者的培训、考核力度不够所引起的。分包方对建筑施工环境的陌生感,导致工程的质量事故和隐患,如果劳务分包队伍的差错出现,会导致合同纠纷,进而引起法律和经济的风险。
2.3 材料价格方面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使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风险。工程的材料成本会占施工总成本一定比例,因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将材料风险的规避作为重中之重。材料市场是非常复杂的,且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因此,在施工前工作人员必须对材料市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尽可能保证材料价格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分包企业在拨款时都是将合同上的工程量清单作为依据的,若材料的单价尤其是主材料的单价提高,就会使承包企业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在施工前我们一般就需要签好供货合同,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最好自己预先购置一些材料。
2.4 质量、进度管理方面
若无法很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则施工企业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我们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时,会将质量及进度作为主要的标准。所以,一旦这方面产生问题,则会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遭受非常大的损失,不仅如此,还可能会使工程施工时出现严重的安全意外。若工程项目的质量不符合有关规定,则不仅需要返工,还经常需要进行经济赔偿。如果工程没有按时竣工,就会使施工的成本大大提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大大降低。若工程项目的风险很大,最好将其分散至单个工程项目,但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3 如何规避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风险
3.1 树立较强的项目经济管理风险观念
要想有效的规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施工企业就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经济管理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协调工期与效益间的矛盾。现今有部分承包商为缩减工期而增加投入,可是这会导致企业效益的降低,因此一定要将进度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一定要密切配合,增强团队的专业水平,并具备较强的全面管理意识和成本控制观念,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
3.2 不断健全经济风险管理系统
为强化工程经济管理,亦相应健全工程经济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大力推进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总部机关统一控制项目分包、大型机械采购、施工方案制定,对工期、质量、安全负责。要设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竞争制度,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管理期间的漏洞及不规范行为。进行工程项目的竞标工作时,不再使用单纯的内部竞标方式,而要鼓励外部企业来参加投标工作,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管理方面的不足并科学确定盈亏责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增大物流配送的区域,尽可能减少材料费用,体现规模采购的优势所在。要尽早设立材料周转至内部市场的机制,健全机械设施租赁的内部市场,这不仅能避免对外部市场产生过大的依赖,还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3.3 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的物资市场
要想更好的规避、减小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施工企业还必须不断的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的物资市场。现今,企业内部市场正在渐趋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应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增大物流的配送区域,不断提高配送网络的完善性。若能最大化的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并且严格开展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则能大大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要完全依照规范开展工作,使用招标竞价的方式来选择最适宜的供应商。此外,企业还应有很强的索赔观念。要保证资料的健全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并且在进行索赔工作时必须选择最适宜的时机。
3.4 重视经济管理专业工作者的培养
为了加强对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还需要有称职的管理人员,所以必须培养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比如,在投标报价环节,需要提高投标报价水平,并对技术方案进行先进、合理和经济的比选。要想设立出科学、可行、高效的施工方案,就一定要准确预估工程项目的成本,并且要设立专业的技术与经济评审小组,鼓励专业管理者参加这项工作,这样也能更好的提高投标决策的科学性。
3.5 经济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对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掌握,争取实现对工程质量上的及时控制,对质量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早发展和纠正,避免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返工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奖惩制度以及样品制度决定监控,而工程监理人员应该对承包商所制定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实施进行控制,并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3.6 坚持对工程项目中的预算控制
施工单位中的预算控制,其重要关键就是在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工程项目而展开。通过对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管理,来实现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一旦确定下工程的预算内容,该预算就具备了较高的约束力,没有特定的程序不能对其进行更改,而必须要按照既定的预算方案来进行施工,从而保证预算控制的实际落实和有效性。同时在进行预算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责任进行确定,施工企业中的责任预算是实行业绩考核中的主要依据,对施工单位中的项目部需要对预算责任情况进行落实和量化,与该部门的费用清算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每个岗位也要对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在施工企业整体预算过程中实现全面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控制。
4 总结
总之,工程经济学中的各种理论知识对于最大化的利用施工资源、规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企业要以此为依据,严格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只有科学的进行经济管理风险的规避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