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价值 拒绝恶炒

作者:桂浩明  来源:  日期:2016年6月27日

自前周末传出中概股回归将暂缓的消息后,沪深股市上的壳资源概念股便大幅下跌,这成了近期股市行情下台阶的一个重要推手。这种市况引起了投资者的激烈争论:从来都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并且被称为不死鸟壳资源概念股,莫非这次真的已玩完了?

必须承认,最近那些壳资源概念股的下跌,有其合理性。一段时间来,这些壳资源概念股的确是涨得有点过。一些公司并没有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安排,仅仅是因为股本不太大、业绩比较平庸,就被归结为壳资源概念股而受到大肆炒作。这样的行情,难免带有无厘头的色彩,是十分极端的投机行为。面对这种非理性的炒作,管理层发出某种警示,有关部门浇上点冷水无疑也是必要的。在宣布将研究中概股回归的同时,监管部门也提到了市场上所存在的恶炒壳资源概念股的问题,这应该说也是对投资者的必要保护。

但是,这是否就意味壳资源概念股就得大幅度贬值,乃至从此失去其在股市上的地位呢?恐怕又不能这样说。所谓壳资源概念股,是指那些本身业绩不理想,在资本市场上难以得到认同,也不太可能发挥作为上市公司诸多积极作用的企业,但因为它们是上市公司,具有众多公众股东,并且有着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便利,因此其上市资格(也就是壳资源)就显示出了价值。在自身不能很好利用的情况下,将这个资格转让出去,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股东,都有相应的好处。同时,也是在一种特殊状况下,实现了对上市资源的再利用,做到了优化配置。通过这种壳资源的转让,一些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转身成为新兴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出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变化。当然了,其股价也是有了相应的上涨。正因为这样,壳资源概念股总会在资本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今年,由于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与预期存在差距,加上战略新兴板被搁置,企业通过IPO上市所需时间漫长,间接导致了市场对于壳资源期待的升温。而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企业变革,客观上也会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需要借助资产重组来转型,这样也就提供了新的壳资源。有需求,就有供给,相关行情的展开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壳资源概念股,我们还是需要有个全面的估计和分析。

进一步说,曾经有人担心,壳资源概念股的活跃,是建立在企业上市困难的基础上,是由于人为造成的稀缺而使之具备了超越自身实际状况的价值。因此,只要上市放开了,譬如实现了注册制,那么壳资源也就不再稀罕了,这个概念也就会被市场遗弃。因此,从本质上说,炒作壳资源概念股就是投机。从表面来看,似乎的确是那么回事情,但深究起来,其实不然。不管怎么说,企业上市并非像一些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即便实施了注册制,也不是任何企业想上市就可上市的。所以,用好了壳资源,有很大的效率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实行注册制的我国香港地区,壳资源照样是有价值的,相关的概念股还是会受到炒作的缘故。所以,一概把市场上的壳资源视为洪水猛兽,未免过于偏颇。

应该看到,现在管理层反对的是无厘头炒作,是借壳资源的名义进行过度投机。至于那些能用好壳资源,切实推进资产重组的行为,始终都受到支持和鼓励。所以,那些公布了明确重组方案的壳资源概念股,依然会受到市场关注。投资者更多地予以关注一些存在被借壳以及卖壳可能的公司,不该受到指责。问题仅仅在于,对于壳资源概念股的炒作,本该建立在理性分析相关的公开信息的基础之上,而不能是捕风捉影式的猜测,甚至靠臆想乃至编造谎言来制造炒作氛围。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供给侧改革要求去产能,这都在逼迫部分上市公司加紧改造,这些公司的壳资源被有效利用,无论是对资本市场,还是对实体经济,都是有好处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壳资源仍然有其价值,相关的概念股也会有一定的活跃机会。当然,所有这些都该是在理性的基础上着手。而反对恶炒壳资源概念股,是此时投资者都必须要明确的态度。

(来源:上海证券报)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