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宾各  来源:  日期:2016年8月9日

预算就是一种定量计划,用来帮助协调和控制给定时期内资源的获得、配置和使用;预算管理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筹划和过程控制的整过过程。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数量较大的一个群体,但由于自身规模、人员结构和资源有限性等方面的限制,其预算管理存在较多不足,预算管理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功能发挥不充分。我国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笔者尝试探讨如下:

一、缺乏战略支持和引导的问题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中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起到引导、引领作用。如果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与战略目标对接,预算管理很容易偏离战略目标,忽略公司的长期利益,从而形成预算管理目标短视,预算管理的功能弱化。在企业实践中,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仅考虑费用支出,注重月度成本控制,或季度成本控制,而忽视年度成本和三年五年中长期目标。因为部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需要平衡和取舍,比如短期内要节约成本可能取消一两次培训活动,长期员工素质需提高,若经常取消培训活动长期目标难以实现,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权衡取舍方面,要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和指引,才能充分发挥预算对战略目标的支持作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二、 缺乏领导支持,预算管理执行不彻底

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不算大,企业往往以业务为核心,在预算管理方面,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往往因为领导的想法变化,而临时调整预算内容,或是直接不按预算执行,改道由领导直接批准执行。在这种环境下,预算管理就失去了指挥棒和资源计划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因为重视不够,预算只是做了个“头”,在执行过程中,对预算“不闻不问”,预算躺在柜子里“睡大觉”,预算管理控制的功能成了应付检查的幌子,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这些都是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认识不充分,不支持造成的。中小企业的领导应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和支持本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以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代替经验判断,克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从而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功能。

三、缺乏预算管理机制和责任机构

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往往“短小精干”,短于战略,机构数量小,每个部门都责任丰满、精于业务、实用干练。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预算管理往往集中在综合管理部门或是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到某个岗位,可能大多数也是会计或是综合管理人员兼职负责此项工作,没有与计划管理体系相结合的计划预算管理机制和多部门对接协调管理的组织构架。因此,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预算管理组织系统,更多地呈现为散点化、分散化的管理布局,难以形成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对预算管理的延伸业务,诸如执行情况考核、预算评价、管理效率等,无法开展或是开展的力度软化,难以形成约束。所以,建立预算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和工作流程,是规范预算管理、保障预算管理功能的重要方面。

四、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负责,在预算管理人员的遴选和确定上,大多数以主要岗位的任职资格确定。对预算管理专业素养的要求不高,企业也大多数是要求预算能干就行,主要是做好主岗位的工作。这也是中小企业预算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是平衡企业短期目标和中长期战略的重要方面,这就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提升预算管理的效果,提升预算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增加预算管理人员专业化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以上分析,总体上我们明白了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水平,有针对性的改善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功能,实现中小企业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针对以上四方面的问题,抛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具体阐述如下:

一、用战略目标引导预算管理工作

战略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指引,可有效统筹中小企业中长期目标和年度预算目标,让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战略目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预算管理作为具体实现步骤之一,在资金使用、工作重点安排、投资方向等方面,充分体现战略方向上安排的管理目标、经营目标和项目内容。具体操作方面,就是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对符合战略目标的予以重点标出、重点安排预算,对为战略目标提供支持的工作予以优先安排预算,对与战略目标无关的予以弱化或是不安排,对与战略目标负相关的不予安排预算。如此,战略目标引导预算管理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发挥,预算管理基本不会偏离战略目标。

二、把预算管理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企业的领导或是老板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往往参与的程度较深,预算管理工作如果领导不重视,无法深入开展此项工作。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安排及货币资金安排直接关联,对成本控制、任务完成进度控制、完成效果、效益都能进行直接测量评估,运用好预算管理工具,对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有裨益。因此,笔者建议中小企业的领导或老板对预算管理高看一眼,把预算管理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领导或老板对预算管理的理解更深,对此项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员工才能深入全面的把预算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形成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柱和任务落地的考核工具。

三、把预算执行监督功能利用起来

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记录,要把后续的执行过程分析、监督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预算管理的核心功能。因为预算制定过程是模拟、预判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因实际与预判有差别,而不得不进行调整。因此,预算执行过程分析和监督管理功能是预算落地的关键环节和发挥核心管理功能的重要方面。预算监督管理,应建立监督制度和约束机制,明确预算执行责任人、预算监督责任人、预算调整责任人,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权利、绩效评价方案与预算执行标准等。建立评价内容和标准,让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动态管理,进而实现“事前预判、事中管控、事后评价”的全流程监督管理。

四、任用预算管理专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

中小企业要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任用预算管理专业人员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领导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标准建立起来还需要专业人员的辛勤工作才能实现。因此,任用预算管理专业人员是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组建预算工作机构,形成预算工作制度,并进行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任用专业人员,开展预算管理调研,外委专业机构对企业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深入开展,是中小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地执行的最后一道法宝。

以上内容,是我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和工作体会总结而来的,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有些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斧正。

(作者单位: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