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 “诺亚不能越界”

作者:徐庭芳  来源:南方周末  日期:2017年1月22日

“诺亚只是一个渠道”

南方周末:悦榕项目的后续进展情况如何?

汪静波:首先,诺亚只是一个渠道,我们是代销了房地产基金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怎么运作,包括未来怎么处置是一个渠道来负责还是由基金管理人来负责,应该要有非常清晰的权限的界定。

诺亚在六年前就推出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房地产股权基金的这个产品,绝对是和现在的监管完全吻合,现在所有的监管方都不允许刚性兑付,不能保本保收益,甚至优先劣后都应该有非常清楚的权限界定。

悦榕是一个国际品牌的酒店,在任何一个市场,新加坡、泰国、中国,都不会觉得它是骗子吧?现在仍然有很多国际品牌对这个项目有兴趣,在讨论并购。之前这个项目从来没有承诺过会IPO,因为它是房地产和酒店基金,不可能IPO,所以大家是讨论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一种房地产证券化手段),但是它在中国一直没有推出来。具体用什么方式什么价格退出,我们必须要等到每一年的季报和半年报出来的时候,才能够清楚知道。

南方周末:悦榕集团在新加坡的市值并不高,它进入中国募集10亿资金做这个项目,当初诺亚怎么评判其中风险?

汪静波:首先它并不是投资悦榕这个公司的股权,基金的核心就是轻资产。一个基金公司可能估值三亿,但他管理三千亿。

但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管理人他是个外资。因为他在全球就是这样的,他就不愿意花很多时间跟中国的本土的投资人沟通。因为语言的问题,比如投资人写个信,我们要帮忙翻译,你们发的文章,我们也要翻译成英文给悦榕,我们也希望它能够理解中国的市场。他不怎么接地气,这个我也认同的。

“六年并不算长,大家太急了”

南方周末:诺亚怎么定义项目亏损与否?

汪静波:这个项目是不是出现风险了,其实我们的定义不一样。

悦榕没有我们六年以前做这个项目时想的那么好,但是也绝对不是现在讲的那么坏。

这个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不同,并无基金净值一说,说它亏损30%并不合理。

南方周末:这是按照净资产来算,因为股权基金算估值的话争议太大。

汪静波:私募股权本来就是保守会计,阶段性的审计报告不能代表这个基金现实的状态。在进行清算之前,还不能判定投资人是否最终会真的巨额亏损。

南方周末:既然是一项长期投资,为什么要设计成只有68年的项目来卖?

汪静波:产品设计的时候,年限、投资的策略、方向都是基金管理人订立的,这在合伙协议里面都是清楚明定的。

这个项目基金管理人目前反馈“6 2”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限。它已经产生正现金流就可以有资产证券化的方向了,所以大家才会在六年时讨论退出,因为还有两年正好可以做安排。

至于它究竟以什么方式退出,应该跟管理者沟通。?/span>

中国投资者比较急,比如说酒店就是需要养的一个项目,从国际的角度来讲,六年并不算长,一个精品酒店的工程可能十年才能盈利,核心的问题还是大家太急了,觉得这个项目有风险。

其中的六个投资人及其代理律师,企图通过威胁和恐吓的手段,要求他们单独退出刚性兑付,什么价格都报的非常清楚。我们已经于119日向证监会相关部门报备。他们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可以得到更多。这不合法、不合规、不公允,伤害其他投资人。

其实这个事情,合同非常清晰。市场的转让是有方法的,但是他们不是这样的。

这两天在我们年会上我也把这作为一个案例跟全场人都在讲。在中国是不是会闹的就是对的?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

南方周末:诺亚怎么做自己的项目风险判断?

汪静波:第一,我们的方法是优选交易对手。从酒店的角度,悦榕是一个好的交易对手,因为它是做精品酒店的投资,并且在服务的方向上非常适合中国人。很多投资人之所以投资,本身因为他是悦榕长期的客户。第二,我们引进专业的基金投资者,比如说像赛富也投资了,他们在思考如何通过新加坡跟香港发行Reits来退出。第三,到现在为止,这三个酒店在当地都是核心地段。作为一个酒店,从零开始修建,今年是第五年到第六年之间,两个酒店完全开业,现金流为正。

“我们没有多收一分钱”

南方周末:诺亚分别为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什么?

汪静波:当我们感受到客户对这个项目希望得到更多资讯后,就提出来让悦榕每两个月跟投资者一起开会,并且到酒店所在地开,也把每一次的会议纪要都发给客户。就这个项目的存续沟通会议,不完全统计就超过30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主动提出希望减免管理费,希望他能够理解中国的状态,积极推动战略投资者跟悦榕接触等等。

但有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做的,就是代替基金管理人作出投资决策或者要求他用什么价格把这个基金卖掉,如果我们做了,是违法违规的。我们不参与投资决策,不参与产品分配操作,不披露尚未达到披露要求的过程信息。

南方周末:为什么一些投资人会对这个项目产生怀疑?

汪静波:之前有一个投资人因为资金链碰到问题,以打折的价格,向诺亚出售了这部分股权,一共五千万的份额打了6折售出。

我们刚好有个房地产基金,评估下来觉得值得买入,就买入了。但这是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独立决策的。

南方周末:你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管理费中,这也备受投资人质疑。

汪静波:所有的基金每年要收管理费,这是在合伙协议里面明确记载的,管理费的收取跟资产类别的表现是升是跌没有任何的关系,它就是一个在协议里面规定的费率。

有没有多收费,这个最重要。市场上所有的房地产基金基本上是收2.5个点的管理费和20%的超额利润分成,不是多收的。

南方周末:这种收费的方式实际上诺亚跟管理机构之间有利益捆绑,怎么保障独立性?

汪静波:诺亚从一开始发展就有一个核心想法,就是我们是绝对不会因为产品供应商给我们比较多的钱,就卖他的产品。 我们所有的产品,几乎都是同样的收费。

不能保证每个项目都赚钱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中国的投资市场?

汪静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去年碰到这么大的股灾,客户就会跟我们讲,为什么你五千点不卖?你为什么要买这个股票不买其他的?我们真的可以让基金经理买或者卖吗,不可以的。

我们不能说一个可以投一千万、投八年产品的客户是不成熟的、是没有风险意识的,但我觉得真的是需要一个投资者教育的过程。

南方周末:这样一个市场正在爆发,但又很不成熟,你们怎么化解?

汪静波:通过悦榕这个基金就比较明显。首先,我们六年前就推出这种房地产股权类的基金,没有任何保本保收益。第二,我们严格挑选合格投资者,对每一个合格投资者都有风险提示。这样一个基金,一千万起投,你说他是散户,没有风险承受能力?在这样的市场上,我们可以说是以全球最高的合格投资者的标准来挑选投资人的。

南方周末:这个案例出现后,诺亚在今后会不会在风险预警等方面做更多?

汪静波:诺亚是一个渠道,我们不能越俎代庖,不能越界。但我们更重要的工作是优选管理人,而且对未来的行业模式更有洞察。我们有风控的原则跟标准,去年我们看了四千个产品,但上线只有86个,是2%的通过率。你说这2%是不是就保证百分之百赚钱,我也没办法保证。

投资者教育也是这个行业长久的事情,我并不想诺亚的客户来投资的时候完全不了解投资,觉得所有的事情好像都是要保证我赚钱。


鲁ICP备19061685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510号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